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提高锻炼质量比保障锻炼时间更重要
张 剑
//www.workercn.cn2016-05-11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教育部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详细解读。《意见》要求,严禁各校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要确保学生每天能够锻炼一小时。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将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5月10日《北京青年报》)

  追溯历史不难发现,对中小学生锻炼时间的具体规定,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曾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颁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的文件,彼时文件就要求“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并至少掌握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尽管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各级部门也再次以文件的形式对这一核心主题进行过强调和落实,但就这十年的具体情况看,其执行效果却并不理想,中小学生的体质也并没有得到质的提高。

  可以预见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酝酿”以及此番国家层面的再次重申,提了多年的一小时锻炼时间必定会在各级学校得到保证。虽然就当下的情况而言,这可能是最好的一个结果,但它却并不是中小学体育锻炼取得的最后胜利,因为比保障锻炼时间更重要的,还有锻炼质量的提高。

  就拿每天锻炼一小时来说,大多数学校其实都对它有着莫大的误解。很多老师会错误的认为,只要学生在运动,只要他们走出了教室,其锻炼的目的就算达到,但事实上却并非这样。运动健身学的相关知识早已告诉我们,要想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时间上的保证只是一个很小的参考因素,在此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运动的强度、密度,以及运动所承载的负荷,如果偏废其一,其都不可能达到想要的目的。

  此外,虽然当下一些地区已经将体育考核的成绩纳入中考的评价体系中,但而受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往往都是围绕着体育考核的功利目的展开的,这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体育课及其它体育锻炼时间,都被异化成了体育考核的训练课及练兵场,而全面的、高质量的体育锻炼却被“排挤”到了背后。再退一步讲,即便一些学校想花大力气将体育锻炼落到实处,但碍于运动场地、运动设施以及优秀师资的掣肘,使得他们在执行国家的这一规定时也就显得有心无力,而这种情况,在广大的中西部边远地区又表现得尤为明显。

  由此来看,如果相关部门在落实《意见》的具体过程中,不制定配套的体育锻炼考核规则、不改善旧有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不在资金上给予落后地区足够的支持,那么,仅有时间保障的体育锻炼便难有质量上的提高,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承诺也就不过是一句喊得响亮的空话。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