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教育部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详细解读。《意见》要求,严禁各校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要确保学生每天能够锻炼一小时。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将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5月10日《北京青年报》)
追溯历史不难发现,对中小学生锻炼时间的具体规定,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曾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颁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的文件,彼时文件就要求“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并至少掌握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尽管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各级部门也再次以文件的形式对这一核心主题进行过强调和落实,但就这十年的具体情况看,其执行效果却并不理想,中小学生的体质也并没有得到质的提高。
可以预见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酝酿”以及此番国家层面的再次重申,提了多年的一小时锻炼时间必定会在各级学校得到保证。虽然就当下的情况而言,这可能是最好的一个结果,但它却并不是中小学体育锻炼取得的最后胜利,因为比保障锻炼时间更重要的,还有锻炼质量的提高。
就拿每天锻炼一小时来说,大多数学校其实都对它有着莫大的误解。很多老师会错误的认为,只要学生在运动,只要他们走出了教室,其锻炼的目的就算达到,但事实上却并非这样。运动健身学的相关知识早已告诉我们,要想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时间上的保证只是一个很小的参考因素,在此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运动的强度、密度,以及运动所承载的负荷,如果偏废其一,其都不可能达到想要的目的。
此外,虽然当下一些地区已经将体育考核的成绩纳入中考的评价体系中,但而受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往往都是围绕着体育考核的功利目的展开的,这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体育课及其它体育锻炼时间,都被异化成了体育考核的训练课及练兵场,而全面的、高质量的体育锻炼却被“排挤”到了背后。再退一步讲,即便一些学校想花大力气将体育锻炼落到实处,但碍于运动场地、运动设施以及优秀师资的掣肘,使得他们在执行国家的这一规定时也就显得有心无力,而这种情况,在广大的中西部边远地区又表现得尤为明显。
由此来看,如果相关部门在落实《意见》的具体过程中,不制定配套的体育锻炼考核规则、不改善旧有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不在资金上给予落后地区足够的支持,那么,仅有时间保障的体育锻炼便难有质量上的提高,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承诺也就不过是一句喊得响亮的空话。
法制日报: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才能实现招生公平 2009-12-17 |
法制日报: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才能实现招生公平 2009-12-17 |
房 梓:公务员招录,谨防锻炼与考试“两张... 2011-02-22 |
文汇报:健康经济“牛市”值得期待 2014-02-14 |
科教时评:不能忽视的“军训太累报警” 2015-08-21 |
不能忽视的“军训太累报警” 2015-08-21 |
新聘教师“先下乡”如何走得更好 2015-09-29 |
傅 军:让观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16-01-06 |
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2016-05-10 |
千龙网:唯分数论不除,重点校废立将陷入暗战 2010-03-0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