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热议“南京大屠杀被删”囚禁了语文
舒圣祥
//www.workercn.cn2016-05-24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今年秋季,全国部分省区市将有400多万中小学生开始使用语文出版社新修订的语文教材。新版教材进行了较大调整,大幅增加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比重,同时根据时代变化,替换了40%左右的课文。其中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南京大屠杀题材课文被撤换”的消息。虽然出版社解释,只是将温书林所写的《南京大屠杀》换成了张纯如所写的《南京大屠杀》一书节选,课文题目为《死里逃生》,但仍遭致骂声一片。(5月24日新华网)

  当任何事情扯上爱国的大旗,再想诉诸理性的探讨似乎都将变得困难。《南京大屠杀》居然被请出了课本,初听此消息,很多人的“爱国肾上腺素”开始疯狂分泌,“是可忍孰不可忍”。出版社已经出来解释了,但很多人还是不干,“南京大屠杀”多直白,“死里逃生”太隐晦了,还有人给出神逻辑:既然逃生了,说明没有杀这个逃生者,往下推论,就是鬼子没有杀人!瞧瞧,不仅是“标题党”的“忠实党员”,而且是逻辑学的“意淫大师”。

  我相信,愤怒谴责“南京大屠杀被删”的某些人,既没看过温书林《南京大屠杀》这篇文,更没看过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这本书。华人作家进入过《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除了《喜福会》作者谭恩美,也就只有张纯如了。她的英文专著《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让世界记住悲剧,为什么却没有资格入选国内教材?又或者,入选课本时的标题“死里逃生”,非得改成“南京大屠杀”,才算是南京大屠杀没有被删?我们是要告诉学生,读课文只用读一个标题吗?

  别说南京大屠杀没被删,就算真被删了,语文课本里不再有这方面文章了,我也不认为这是值得抨击的。因为,这是语文教材,不是历史教材。如果我们民族遭遇的所有灾难,都应该列入语文教材,否则就要被质问“是何居心”,那么,语文为何不直接改叫历史?都在语文里学了,还要学历史做甚?把语文课上成历史课,尤其是思想品德课,这是语文教育最大的悲哀。因为,它已然偏离了语文教育的本质:教会孩子我们民族伟大的汉字,阅读用汉字写成的高审美水准文章,提高文字美感领悟力和鉴赏水平。

  这次的语文课本调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由于与现代和谐社会导向不符,被换为了《智取生辰纲》。暴力是不好,打死人更不对,可鲁智深的暴力,总算是替人打抱不平,那么智取生辰纲呢?按照“现代和谐社会导向”的标准,这难道是要鼓励学生拦路抢劫么?我不是想说替换的不对,而是想说,按照类似标准去甄别教材篇目,是一条歧路。让历史课的归历史课,让品德课的归品德课,让语文只做纯粹的语文,不要为了教给孩子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去胡乱编造名人故事,去胡乱改写名篇名句。

  语文课本里有没有南京大屠杀并不重要,只要历史课本里有;如果所有“该有”的东西语文课本里都有,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却没了,根本不愿去读《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这样的书,那他对南京大屠杀又怎么可能有真正地了解?语文课,在低幼时段最核心的任务是识字;然后是通过文字优美的篇章,去培养阅读能力,熏陶汉语美感;最后是,提高汉语领悟能力和文章鉴赏水平。所以,语文课应该是有美感的,让学生从文本中能够感悟到语言文字美,感受到汉语语言文字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