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租赁“校园卡”不宜成为一门生意
磊磊
//www.workercn.cn2016-07-20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时值暑期,租赁“校园卡”业务作为一个商机北京部分高校校园中悄然繁荣起来。为了学习、就餐便利的“考研党”成为了“校园卡”求租的主要群体。出租方则多为在读学生,采取单线交易的方式进行租赁。虽然有的高校“校园卡”租金高达1500元每月,但在暑期“校园卡”租赁旺季仍出现了“一卡难求”的现象。面对如此繁荣的“校园卡”租赁市场,不少学生开始担心由此所带来的安全隐患。(7月18日《北京青年报》)

  图书馆借书、校医院看病、食堂就餐、澡堂洗澡等等,“校园卡”的功用可真不小,应是高校学生随身携带之物。然而,不知何时起,租赁“校园卡”却在部分高校悄然兴起。学生扮演出租方,考研党作为承租的主力军,以单线交易的方式进行租赁,形成一种供需关系,俨然成为一门生意。但这种供不应求繁荣景象的背后,却暗藏着不少的风险隐患。

  “校园卡”租赁业务充分借助网络环境,在各大平台上进行交互。价钱从每月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有的高校“校园卡”租金竟然高达1500元每月。即便如此,这门生意依旧如火如荼,甚至出现“一卡难求”的火爆现象。对此,从供需关系而言,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过,由于承租方是活跃在校园里,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又不免让人隐忧。

  “校园卡”对于持卡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出租给校外人员可能招致不小的麻烦。如果承租人进入图书馆和教学楼等地时,遇到工作人员查验,卡就极有可能被没收,由此还可能被学校通报批评。再如,承租人借阅图书馆的书籍而没有归还,持卡人必然要承担损失。而更为关键的是,根本无法确保承租人对于“校园卡”的使用范围和活动范围,可能出现潜在的风险隐患。毕竟除了考研学生之外,学校周边工作的社会人员也能租到“校园卡”。每一年假期,都有高校出现财物失窃的情况,而这种租赁业务,无形之中加剧了这种风险。

  不仅可能给租卡人造成麻烦,承租人也同样无法规避一些风险。此前有媒体报道,北京大学有黄牛党利用校园卡揽客牟利,而他们手里的“校园卡”大部分都是仿制的,只有少量真卡。

  租卡行为是受利益驱动,“是绝对不被允许的”。某高校负责人的回应可谓铿锵有力,在落实上却是捉襟见肘,难以根治。在“校园卡”管理问题上,高校虽明令禁止随意外借,但这种“明令”似乎并不影响租赁双方的交易。而发现问题,冻结“校园卡”,处分学生这种“一刀切式”的办法,实则是无奈之举,断然也不会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若想杜绝这种租赁行为,单纯处罚学生远远不够。避免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需要高校多方合力。宿管、辅导员、学校保安、图书管理员等要协同配合,防范风险于未然。而在“校园卡”的管理问题上,还需进行技术层面的创新升级,让“校园卡”仅限于学生本人使用。

  租赁“校园卡”不宜成为一门生意,考研党如果真有需要,学校无妨“特殊对待”,灵活处理,充分利用“闲暇资源”也未尝不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