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考研保过班为何能“茁壮成长”
张盖伦
//www.workercn.cn2016-09-14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考研季”,毫不意外,考研经济依旧火热。各类考研保过班继续高举“保过”大旗,喊着“考不过退款”的口号,在诸多“是否靠谱”的质疑声中“茁壮成长”。

  有媒体给它们冠以“天价”名号,这确实有点委屈了“天价”一词。有需求,就有市场。毕竟,在许多人看来,“考研”是借助读书改变命运的最后尝试。若从“非重点”到了“重点”、从“非985”到了“985”,就是一次“跃龙门”,就拿到了心仪公司的入场券。和改变命运所带来的光明前途相比,先砸下几万块钱,算不上亏本买卖。

  笔者曾经调研过“考研保过班”,发现他们主要有两样秘密武器:一为军事化管理和高强度学习,二为“内部资料”和“人脉关系”。撇开考研保过班玩的文字游戏不谈,这两者或多或少还是能够帮到考生。

  前者,让没有自控力或者患有拖延症的你重回高三,给你打上“人生能有几回搏”的鸡血,同时监控你勤奋学习,时时监督,日日催促;后者,让对心仪高校懵懂无知的你,获得与该高校在读研究生亲密接触的机会,你可以买到这所高校你报考专业大牛老师的讲义,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和最近兴趣,甚至机构还会承诺,一旦你进入复试,他们会为你打点疏通,让你成功征服复试考官顺利入学。

  这两样秘密武器,深究下来,其实都是专为应试而生。凡是有考试,就总有考试技巧可以总结;凡是有规则,就总有漏洞可钻。埋头苦学,死记硬背,可以应付考试中的那些死板题目;而找准老师胃口,大胆“押题”,则可以应付考试中另一部分更为灵活的题目。“背题”和“押题”,正是广大中国考生和老师在考海中沉浮十多年的法宝。

  但研究生是干什么的呢?他要具备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自己所在学科进行科研的能力;再好一点,他要有学术抱负和学术热情,揣着一颗想为人类知识图谱做出一点点贡献的心。而这些素质,如何在“背题”和“押题”中体现?正如笔者曾经采访的一位博导所言,攻读研究生,对考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具有较高要求,而这些是考研保过班们无法给予的。

  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考研的目的,早已不再是“我想做研究”,而是“我想镀层金然后找个好工作”;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选拔方式,又切切实实给了应试技巧发挥的空间——集训强化班不能给予你某种能力,但能给予你“看起来仿佛有这种能力的表达技巧”,这就能帮你在考试中占据优势。

  所以,只要不涉及虚假宣传,“考研保过班”无可指摘。而上考研保过班,更不意味着“人傻钱多”。相反,对有经济条件、学科基础薄弱而且迫切想考研成功的学生来说,这反而成了一种理性选择。

  毕竟,考试方式和招生制度,都给了考研保过班存在的土壤。考研保过班不过是应试思维的产物,但它能得到追捧,甚至发挥作用,这种奇怪现象才需要更多反思。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