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您曾说过“只要为医一天,就要为患者精打细算”,如何看待医生这个职业?
仝小林:医生就是治病救人。以苛求的态度完成每一次诊疗,在不断精进的过程中成长为思维敏捷、知识渊博、有担当、有作为的医生,这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凡是医护人员都会有这种担当感和使命感。病人需要你,无论环境多么危险,肯定是冲在前面,这是医生的责任所在。
我为“中医大夫”这个身份感到自豪,同时这也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病人把生命都托付给你了,你就得付出100%的认真和医术,同时还要想尽办法为患者精打细算。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是“简便廉验”,能不开大处方就不开,花最少的钱治好病,何乐而不为呢?做医生,必须以医魂、医德、医道、医术护佑苍生。
要破中读书、破中求解、破中自立
问:您和中医药已经打了42年交道。在学习和研究中医药方面,您有什么特别的心得?
仝小林:学中医就是下苦功夫,别人花一小时,我花一个半小时甚至两小时。记得读研的时候,我经常半夜还在外面学习。皖南山区夏天蚊虫多,我就穿着一双雨靴防叮咬。
我认为中医研究关键是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守正”要正观念、正思维、正文化,而“创新”要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创见,有所质疑,甚至涉足前人没有研究的领域。科学突破的每一步都是“无人之境”,真正的创新不是跟着别人的标准做,而是探索和制定标准。
不同观点的碰撞才更有利于中医发展,我也是这样鼓励学生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要破中读书、破中求解、破中自立,要把对中医的学习思考融化在生命里,时刻新陈代谢,吐故纳新。
问:为什么要建议推动新冠肺炎恢复期康复门诊和社区康复驿站?健康社区为什么重要?
仝小林:我们统计了600多例病人的情况,发现恢复期的病人主要存在着14个主要症状,比如说咳嗽、胸闷气短、乏力、失眠,等等,这些症状会大大影响康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所以从2月中旬,我就开始布局和推动建立社区康复驿站和医院康复门诊。这就像是一个缓冲带,可以帮助减小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阻力。
健康社区是健康中国的重要部分。以社区中医药防控为特色的“武昌模式”是在疫情特殊情形下产生的,但它对未来整个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问:您对中西医结合和中医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思考和建议?
仝小林:二十一世纪现代医学面临老年病、慢性病、代谢性疾病、心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和突发瘟疫六大挑战。如果说攻克感染、创伤、急救的时代需求为现代医学发展创造发展契机的话,二十一世纪的六大医学挑战则是时代给予中医的契机。互借、互补、互生是未来中西医走向融合的基本过程,而自信、自立、自强则是中医人必须具有的内质。迎难而上,顺势而上,古老的中华传统医学必将在新时代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