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记者获悉,对于近日网络热议的“住宿费能不能退”话题,目前已有河北、四川、宁夏、陕西、浙江等五个地区陆续出台政策,对学校退还住宿费问题作出规定。记者注意到,在部分地区出台的政策中,明确退费将“根据实际住宿时间并综合考虑与宿舍直接相关的人员、折旧等成本支出”结算清退。(5月5日《新京报》)
因为疫情的关系,学生在校时间和以往的任何学期都不一样,住宿费能不能退,这是许多大学生最为关心的。对此,已经有了答案。教育部早在4月10日就发布预警,明确指出各地学校和幼儿园“未住宿不得提前收取住宿费”,并指出,已按学年收取的住宿费,应根据实际住宿情况合理确定退费办法。预警中称,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现在不少地区已经很快制定出退费措施。这是值得赞叹的。不过,高校退住宿费要讲究“清晰度”,这让学生更放心。
没有住宿,显然不该收取住宿费,诚然,现在高校基本上后勤服务社会化了,但即便如此,也不是不退还住宿费的理由,况且教育部已经明确退费了。具体到地方,因为情况不一样,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制定出最适合的退费制度。以河北省为例,规定住宿费每学年按10个月(每学期按5个月)计算;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在校住宿时间计收住宿费。宁夏、陕西、浙江也采取同样的计算方式。若学生实际住宿时间不足一个月应如何计算?河北、宁夏、等省份明确,在校住宿时间不足一个月的,15天(含15天)以上的按一个月计算,15天以下的按半个月计算。多余部分退还学生。另外,部分地区退费考虑人员、折旧成本。例如,四川省明确,退费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对于已按学年收取的住宿费,“学校根据实际住宿时间并综合考虑与宿舍直接相关的人员、折旧等成本支出,在春季学期末结算清退。”这些规定也是够“清晰”的,学生也能够接受。
退还住宿费,这对于高校来说,可能面临一些困难。毕竟这些费用已经作为“预算内”资金了,用处可能也早有打算。而退还住宿费,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可为了保证学生的权益,显然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退费应该做清晰。最怕的是,一边嘴上说着要退还费用,另一边却是退费制度不明确,而且如何退不清楚,甚至模糊不清。这会让学生觉得缺乏诚意,而有的地方可能将退费规定公布得很迟,学生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也就难以心安了。高校退还住宿费,是一次诚信操作,更是一次诚信考试。这要保证清晰度。其一,清晰地告诉学生退费的规定;其二,退费规定要保证公平性,要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权益;其三,退费的方式以及时间要清晰。退还住宿费这笔帐无妨做得透明公开,做得大度些,这同样也是对学生的一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