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对2020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结合农村和贫困地区实际及疫情防控情况,以及根据高考时间推迟一个月的安排,确保专项计划招生工作安全平稳实施;并特别强调,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国家专项计划实施区域的贫困县脱贫后2020年仍可继续享受国家专项计划政策。
国家专项计划是招生学校为中央部门高校和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定向招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学生的一种扶贫计划,与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合称高考三大专项计划。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且鼓励学生毕业后回贫困地区就业创业或服务,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自2012年实施以来,专项计划取得了积极成效,累计录取学生近60万人,令高校农村学生占比得到明显提升。而今年专项计划的平稳实施与延续在特殊背景下更有着特殊意义,彰显出政策稳定性和制度关怀。
今年的一个特殊背景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影响,让很多常规的工作安排充满了不确定性。尽管如今疫情整体得到控制,但所带来的影响显然没有那么快消失。尤其是教育领域,疫情期间基本所有学校停学,高考也推迟一个月举行,这对广大高考学生的影响是普遍性的,而对于很多处于相对不利教育条件的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而言可能影响更大。因此,今年这项计划仍能得到平稳延续实施,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而言是很大的福音。尤其是教育部强调要针对农村地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招生宣传,为考生提供政策解读和咨询指导,从各个环节努力保障制度实施的实效。这标志着我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在特殊时期依然在稳步有效推进,更显示了国家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制度关怀。疫情的发生,并没有打乱国家对贫困学生群体的帮扶,并让他们一如既往地享有知识改变命运的机遇和希望。
今年的另一特殊背景是迎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越来越多的国家级贫困县已经或即将迎来脱贫“摘帽”。社会大众尤其是相关地区的人士很关心的是,国家专项计划政策是否会在2020年发生变化?教育部的有关部署无疑给相关群体吃了一颗定心丸。以国家专项计划为首的三大计划实施多年,已经初步建立起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应当珍惜和维护其制度效果。有的地方也曾出现过一些短期化、形式化、政绩化的教育扶贫现象,影响了精准扶贫的实效性。因此,政策实施的持续性和长效性很重要,决策者既要有情怀也要有胸怀。而且教育贫困和经济贫困既有联系又不等同,教育贫困更具有一种滞后性,比如很多贫困地区“摘帽”之后,只是经济上相对向好,但是教育可能在一段时期都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况。而且,若教育贫困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也很可能会导致脱贫户再度返贫。因此,贫困地区即便在脱贫“摘帽”之后,还需要持续的政策关注和支持,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为推进教育均衡,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补偿性正义的原则,主张根据不同地区或人群的历史、文化、经济差异有一定偏向地制定教育政策或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相对公平的结果。以国家专项计划为主的三大计划,也属于一种补偿性正义原则的教育政策,实施以来较好地推进了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均衡。根据第三方评估显示,专项计划得到多方认可,高校满意率为80%、学生满意率为90%、地方满意率为100%。可以说,专项计划既符合国际通则,也有中国特色。“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整体实现脱贫攻坚后这项政策也许会与时俱进作出调整,但助力教育均衡的制度关怀不应改变,让更多农村学子获得梦想腾飞机会的制度胸怀也不应改变。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