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科教

“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何以难落实?

沈道远
2020-05-20 14:36:20  来源:四川在线

  5月19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督导局局长田祖荫表示,教育部就“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连发2个通知,要求今年底以前必须完成这项目标任务,作为一项硬任务,要求各地开展自查,下半年9月10月将组织实地的检查督查。

  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早在上个世纪的1994年1月1日起实施的《教师法》中,就有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应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规定。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年,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还没有终结,相反,每一次有相关新闻发布,还会立刻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这一次教育部将完成“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目标,作为工作的一项硬任务,同时还配套制定了诸多硬措施,并且声称,在2020年底前必须完成。虽然,最终到底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但是,给地方政府释放的信息已经非常明确。实事求是地讲,教育部表态了、定调了,时间表也给出了,可距离真正落实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规定,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还有不少急迫的问题亟待解决。毕竟,20多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背后一定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

  首先,“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应该如何理解?在很多地方,表面上看,教师工资确实是不低于,甚至是高于当地公务员的。但是,实际收入却比公务员低不少。这主要的差别在于,公务员年终有奖励性补助,而教师则没有,或者很少。奖励性补助的有无和多少,直接决定了教师和公务员的收入差距。教师群体不满工资待遇,也更多是基于公务员的年终奖励性补助。因此,如果教育部是督查“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而非“教师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实际上,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师群体的待遇。“教师工资”仅指每月工资,还是包含年终奖励性补助,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其次,地方财政收入不足如何保证待遇发放?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投入主要由县级财政负责,这里的教育投入不仅包括教师的工资待遇,还包括校舍修建、教育设备购买等。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多,家底厚,自然当地的教师工资待遇就高。与之相对的,很多“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县级财政吃紧,如果没有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连教育系统的基本运转都是大问题。更有甚至,一些地方还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如果现在要把教师工资提起来,这部分财政支出从哪里来?是不是可以规定由市级、或者省级财政兜底呢?今年受疫情影响,各地财政收入都不同程度大幅缩水,在这种背景下,不削减教育财政支出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向上级财政申请增加教育财政支出,恐怕不太现实。换言之,就算今年一些地方真的被查出来存在“教师工资低于公务员”问题,可财政没钱,又当如何呢?

  对此,曾经有专家建议,如果一些贫困地区财力不足,“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难以实现,那就反其道而行之——降低公务员工资。这种建议看似没问题,可实际上却在制造矛盾。首先,这个建议并没有真正提高教师工资,教师群体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落实。其次,降低公务员工资又将衍生出了新问题新矛盾,公务员群体必然意见很大。最后,如此操作,在无形之中,还会增加了公务员群体和教师群众的对立情绪,加深彼此矛盾。所以,要落实“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根本问题还是“钱从哪里来”。

  最后,领导干部如何做好教育“潜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要出政绩需要时间,这就要求领导干部须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深耕“潜绩”。但是,现实工作中,相比于投资教育,部分领导干部更愿意投资工程项目,因为这些工作立竿见影,做了就出政绩。比如,同样是一千万,投入到教育领域可能冒不起多大的泡,但是投入到其他领域,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提到教育,每个领导干部都说很重要,但具体到分配财政支出时,优先保障的往往不是教师,教育投入往往也没有随着GDP增长也逐年增加。没有财政支出的真金白银,何来教师群体工资待遇的提高?一些地方,没有认真落实“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的规定,说到底还是地方领导干部不够重视教育,政绩观还没得到根本扭转。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努力破解“农民工老龄化”带来的建筑业用工荒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持续走高,已升至40.8岁,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17.9%增至2019年的24.6%。与之相对的是3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32.9%下降到2019年的25.1%。

  • 中工时评:应对“招而不聘”的用工寒冬需做好“两个准备”

    “招而不聘”纸面上招工、“休眠式”生产熬冬、保守性储员、普遍降薪、裁员减负……据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记者在粤、闽、辽、豫、湘等多地调研发现,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各国失业率飙升,我国经济虽然已率先复苏,但由于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多地企业仍面临生产困境,用工意愿和规模下降,求职难度加大。

  • 中工时评:签约何须仪式!

    这两天,《半月谈》的一篇题为《一个项目签3遍,复工复产像表演?》的批评报道,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 中工时评:拒绝加班就必须赔偿用人单位损失?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法院一个有关加班争议的司法裁决视频上了热搜,也成为劳动法学界关注的热点。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