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任小康:韩国折腾泡菜名别当笑话看
//www.workercn.cn2014-05-16来源: 沈阳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为了将韩国泡菜与中日泡菜区别开,2013年11月韩国有关部门绞尽脑汁将韩国泡菜的中文名称改为“辛奇”。可是“改名”已半年了,在中国的普及效果并不理想,于是5月14日韩国国立国语院最新发布的约200种韩餐的中、英、日文译法,“泡菜”还叫“泡菜”,不叫“辛奇”了。(5月15日《新快报》)

  暖炕申遗也罢,“辛奇”改回原名也好,韩国人折腾文化的执著劲,确实给我们平添了不少“笑料”。去年“辛奇”,今年“泡菜”——朝秦暮楚之后还惦着得陇望蜀。但客观地说,“辛奇”对国人而言,不如“泡菜”这个约定俗成的名字易懂,也不便于传播。现在,韩国将名字改回去也算是明智之举。

  很显然,看点并不是韩国泡菜名字上,而是他们对推广自己文化的用心和用情。事实上,针对韩国餐馆菜单外文译名比较混乱的现象,韩国国立国语院这一次收集整理了中、英、日文相关语言专家和语言使用者的意见,统一发布译名,最大限度转换为当地语言。与韩国比照,我们有关部门似乎还没有考虑统一中国菜的译名,即使有,也是地方各自为政,成为真正的笑料——如麻婆豆腐,有的译为MaPo beancurd,也有的直接翻译成beancurd with piquancy(有辣味的豆腐),最经典的还是doufu maked by the old woman with freckles(直译为长了雀斑的老女人做的豆腐);又比如童子鸡,被译为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还没有性生活的鸡)。而在一家知名餐馆,“夫妻肺片”的译文更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

  事实上,韩国在文化传承和输出方面的“深耕细作”并不只是体现在菜名上。他们还通过政府力量为民间泡菜制定了国际化标准,并将越冬泡菜反映的邻里间“分享”精神加以包装,强调泡菜在“增强人们之间的纽带感和归属感”的作用。不得不承认,在许多人心目中,韩国泡菜不仅是一道小菜,还成功地植入韩国的文化,这无疑是韩国软实力输出的一个成功标志。而我们有些美食文化只会用苦情来煽情,想用“高大上”镜头来掩饰空洞叙事,到最后沦为了笑柄。

  “辛奇”没有变身“高大上”,还得乖乖回归泡菜原形,网民们调侃无所谓,但文化部门却不能没有冷思考。前不久,针对韩国暖炕申遗,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不会按照韩国的节奏来走。”火坑申遗确实没必要去“拼抢”,但韩国对文化推广的用心“节奏”却无疑可以学一学。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