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如果有畅通的表达诉求,维护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渠道,教师们还要走到这一步吗?
近日,一张流传于网络的“老师下跪求政府”的照片,让积聚了近一年的贵州遵义四中是否整体搬迁的矛盾彻底爆发。(中国青年报5月16日)
对于遵义四中为何要搬迁,有多个版本,包括靠近遵义会议会址的遵义四中的地块将被作为红色旅游区进行开发,同时被开发的还有与四中相邻的文化小学;遵义四中的老校区将新建遵义四中初中部等等,但在笔者看来,搬迁的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搬迁是否得到了教师的同意。
网上舆论也对教师“跪求”的方式,颇为不满,认为这有损师德尊严,但这是脱离现实语境的。据报道,5月13日那天,不同意将学校搬出原校址的教师们请求学校校长杜方荣保住学校,杜方荣说:“你们不回去,我就只有引咎辞职了,难道让我跪下来求你们回去?”情绪激动的语文教师幸亦农立马回话:“不用你跪,我先给你跪,求你带我们一起保卫四中。”说着,幸亦农留着泪面对校长下跪,距离幸亦农最近的几位教师跟着幸亦农下跪,同时,校长也面对教师们下跪。这还原了“跪求”照片的真相,也道出了教师表达自己的意见,保住老校园的不易。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依照纲要精神,对于学校搬迁这么重大的办学事宜,是应该听取全体教职工、家长的意见的,如果教职工、家长大多数反对,不能由行政部门强令搬迁。但遗憾的是,从公开报道来看,在整个决策搬迁的过程中,有关行政部门并没有听取教师和家长的意见,没有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更不用说决策权。
这就把教师逼上了所谓的“跪求”之路。就如一位教师所说,“老师们‘下跪’是为了激发校长‘站起来’,和我们一起表达诉求,保护承载着遵义人历史记忆的老校址。”如果有畅通的表达诉求,维护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渠道,教师们还要走到这一步吗?根据媒体报道的信息,在“下跪”事件发生两个多小时后,全校100多名教师终于一起坐在遵义市市长王秉清对面,当面向市长表达了希望保留老校区的希望,同时指出新区建设的分校比规划面积缩水,新校园为了赶工期许多教学生活设施质量不过关的问题。王秉清表示,关于老校区的问题,完全可以研究,教师们可以提方案,市政府请专业的设计单位做方案,在网上、报纸上、电视上广泛征求意见,民主决策、合理决策,接受社会监督。
市长的表态很好,可为什么不在“跪求”事件发生之前,就采取民主决策的方式呢?这暴露出地方政府部门在决策时的行政思维,根本不顾学校教师、家长的意见,就由行政部门拍板,决策的随意、盲目,多由这种决策思路所致。我国近年来出现的很多学校老师、家长和行政部门的冲突,以及地方教育的盲目建设、发展问题,都和这种决策模式相关。比如,一刀切、一哄而上的撤点并校,虽然招到教师和家长的反对,但一些地方还是一意孤行强制推进,造成了大量的后遗症。
在我国制订教育规划纲要时,对行政决策模式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包括干涉学校的自主权、不按教育规律办学、急功近利、破坏学校的精神和传统、影响教育尊严和学术尊严、难以办出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等等,因此正式发布的纲要明确提到,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规范决策程序,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公开讨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但在具体落实纲要时,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把纲要的精神抛于脑后,总认为行政的权威可以大过老百姓的知情权、表达权,结果一步步激化矛盾,这种决策模式,不可能树立政府的权威,反而会消解政府的公信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落实《决定》精神,政府部门在发展教育过程中,要回归本位,不能缺位,但也不能越权,只有充分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保障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权益,才能提高政府对教育的现代治理能力,让学校办出特色,也才能有师道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