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乱拳打死老师傅”——互联网时代常常见到的情景正在电影院里上演。这个暑期影视圈最热闹的事儿,就是两位青年偶像的电影火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支离破碎的故事、俗套甚至庸俗的情节、很难称得上专业水准的制作,怎么就轻易创造了历史性票房?
难以名状,故名之曰“现象级电影”。顾名思义,就是电影引发的现象比电影本身更有关注的价值。思考的一个重要维度,是怎样赢得青年。那些买票进场的人,大多是青年人,甚至主力已是“85后”“90后”,这是一代怎样的青年?他们呼朋唤友打网游、精心扮靓QQ空间、刷微博刷存在感、玩微信尝“鸡汤”……互联网是他们生活的重要场景,他们浸淫其间,与之高度契合,并与自由、平等、开放、参与的互联网精神无隔。
让这样一个群体心甘情愿地掏钱?你得有互联网思维。韩寒、郭敬明二位深得三昧。他们用文学作品与粉丝建立连接,通过社交媒体或自办媒体保持互动,赢得粉丝的高忠诚度。这不就是互联网营销中所谓“用户思维”的精确应用吗?以用户为中心,人家做到了极致。当合作的专业团队质疑郭敬明时,他只说了句:“我知道我的粉丝喜欢什么。”换个表达:别跟我谈什么专业,哥做的不只是电影。
所以,把它看成一场游戏一场秀甚至一场成功的商业策划,一切就都对了。如果你还批评他们的故事讲得不够好,镜头用得不专业,意义价值建构不明显……板子就彻底打错了。而且你没看明白这“秀”的真正意蕴,于粉丝而言,其实是秀存在感,秀归属感。所以即使是更有野心的韩寒也不敢随便说教,常常是刚出一警句,接下来就“打脸”。跟一群视平等关系、自我实现为生命的人说教?那是“对牛弹琴”。牛何辜?听着天籁吃着草,一厢情愿的人才可笑。
“你若端着,我便无感。”这是“90后”们的名言。年轻人永远是对的,因为他们身上有未来的味道。如果看不见、看不懂、看不惯,也许是你的问题。著名公号“罗辑思维”的创办人罗振宇最初也看不惯《小时代》,但他用的方法是一遍遍去看,直到看出好来。
在文化反哺时代,这恐怕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如果你想赢得青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