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王传涛:削减官办评奖,让文艺活起来
//www.workercn.cn2015-04-28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好的艺术作品,从来不缺少叫好者,以权力为主导的评奖过多,显得有些多余

  记者从27日举行的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上获悉,文化部正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取消一批、精简压缩一批,总体减少60%以上。取消节庆活动中的文艺评奖项目,加强评论。 

  文化部削减6成以上文艺评奖,可谓是人心所向。一段时间以来,政府一直致力于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简政放权。文化部减少评奖就是简政放权的最好体现,是在努力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也是在减少地方政府及相关曲艺团体“跑部钱进”“跑部奖进”的现状,更是压缩行政成本、为公共财政开源节流的表现。

  另一方面,取消一些艺术类的评奖,也是在尊重市场和文艺规律。好的艺术作品,从来不缺少叫好者,即便是短期内得不到认可,但是金子也总会发光,好的艺术作品的生命力也会在一段时间后体现出来。比如,影视作品的评价工作,从来都不需要权力的过多参与,道理很明显,观众不是傻子,好的电视剧会体现在收视率上,好的电影会体现到票房上,观众们“用脚投票”最终会让真正的好作品叫好又叫座。从这个层面讲,官方过多地进行以权力为主导的评奖,就显得有些多余。

  有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超过90%的各种评奖都是由民间主导的,多数是没有政府背景的协会或社团举办的。看来,评奖并非都要政府来做。也正因此,今年年初,中国计算机协会才“上书”国务院和科技部,建议取消政府部门主导的科技类评奖。此事在当时还引起了媒体的广泛热议。

  特别是,如果权力还未完全被关进制度的笼子,由权力主导的评奖就无法避免被徇私而走样。比如,某中部大省的省人大前副主任,酷爱摄影艺术,不仅家里拥有非常高档的摄影设备,还能调动直升机去玩摄影,并总能在各级摄影大赛中获得大奖,甚至还能把自己的作品挂到别的城市地铁站里。试问,如果不是因为他头顶官帽去参与评奖,还会屡屡获得殊荣吗?

  各个部门都可参照文化部的做法,大刀阔斧地减少公权力主导的评奖。例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减少驰名商标、著名企业、免检产品之类的评比或认证;教育部门可减少无关提升教学质量,折腾学生老师的形式化奖项;科技部门也可以把科技类奖项的评比工作转移到相关协会中去……应该说,只要是政府机关的评奖,都应该本着能减少就减少、能不评就不评的原则来审慎对待。

  减少公权力主导的评奖,无论对于权力,还是对于艺术都是好事,是双赢之举。表面上看,政府机关减少评奖,是自降身价,实际上却赢得了政府公信力,体现了行政智慧。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简政放权不是挠痒痒,而是要进行壮士断腕式的改革。只有更有魄力地进行简政放权,才能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包括文艺活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