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彭 原:文明素质不是“打”出来的
//www.workercn.cn2015-05-07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都是暴脾气惹的祸。成都一对男女司机从追逐到狂殴,因场面之暴力、情节之反复,经过网络和媒体的放大,赫然成了一起全国性舆情事件。本来属于极小范围的社会案件,何以能够激发汹涌的点击量,并呈现出巨大的逆转反差?这本身就是转型中国多元价值观的一次碰撞。在碰撞中,必然存在不同观点的互相不适应,然而碰撞之后,理应留存下来的是求同存异的共识,也就是以理性与法制观念,逼退“以暴制暴”的丛林思维。

  以现代技术的进步,还原肇因的事实真相后,其实并不复杂。双方司机都表现出十分不良的驾驶习惯,并受制于“路怒”情绪的左右,使冲突最终发展到男司机“狂暴化”行凶的结果。如果能够完整地看过多方记录下来的视频,就不难发现,在整个事件的演变中,既有矛盾的升级,也有消弭矛盾的机会,只可惜双方都没有抓住,而是放任情绪的失控。恶果已经结成,只能交给法律来制裁。对此,人们并无异议。

  虽然,网络调查显示7成以上网民认为被打女司机属于马路杀手,海量留言认为其被打不冤,但是,不能就此判断网民不够理性,或者真的支持男司机动手打人。在视频只公布女司机被打一段时,网民们也曾旗帜鲜明地痛斥男司机。实际上,由于网络社区的匿名性,情绪化发言往往掩盖了发言者的理性表达。在分析舆情时,应当善于解读网络发言背后的声音。

  就目前来看,几乎没有网友认为警方拘捕男司机,提出刑事诉讼有何不妥。“以暴制暴”并非网友的真实诉求,绝大多数人表达的意思核心,是对违章行驶行为的反感。大家十分关心,对两名司机极为明显的违章行为,将如何依法进行追究。如果酿祸的起因得不到梳理,又如何去谈公平正义?如果不回应这种关切,或者回应得太慢,在网络时代,就可能导致网络舆情找不到正确释放通道,形成网络上二次三次“以暴制暴”的一种诱因。

  当我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进入汽车社会,被落下的是与之配套的汽车文明,这种落差越来越容易引发种种社会问题。不文明的驾驶习惯日积月累,就像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正是基于这种冲突的紧张预期,公众对违章驾驶泛滥的现状,已经积聚了巨大的不满情绪。这其实是一种正面的能量,如果我们能顺势而为、善加引导,就是对付不良驾驶习惯的最佳利器。比如,重拳整治酒驾,不就取得了社会一致好评,收获点赞无数?可是,现实中很多违章驾驶行为,并没有像酒驾那样得到彻底治理。有些车辆出了事后一查,居然已经积累了逾百张违章记录没有处理。这样的治理效率,与公众的期待相差太远。不要小看一些轻微违章行为,一旦形成一种“破窗效应”,司机们就会觉得违章是理所当然,不违章反而是不会开车、软弱可欺的表现。这就让以后的交通执法难度更大。不幸殉职的上海交警茆盛泉,就是在劝阻不文明驾驶时,被司机认为是“不公平”,结果酿成惨剧。何其痛心!

  打人的男司机如今已经锒铛入狱,一时意气带给他的是无穷悔恨。违章驾驶的女司机付出的身心代价同样惨重。法律会对他们的行为有一个公平的评判。就像常说的那句话,正义只会迟到,却不会缺席。尽管女司机是暴力行为的受害者,但也要为违章驾驶接受处罚。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位在今后,如果还有机会拿起方向盘,恐怕会多留个心眼,管住不自觉要违章的冲动。但是,对于数以千万计的驾驶员群体来说,难道纠正驾驶习惯,都要靠暴力相加或者法律制裁,才能记取教训吗?这样的代价,谁能担得起?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