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王 洪:让博物馆进入“暑期模式”
//www.workercn.cn2015-07-09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随着暑期到来,上海自然博物馆近日参观人数比平常增加二三成,提前筹备的一起聊聊吧、绿螺讲堂、化石修复室、小小化学家、蝴蝶房体验等科技大餐和暑期亮点活动,带给参观者别样体验。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播历史文化和科技知识的重要场所。借助文化大发展的东风,上海市的博物馆建设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各类博物馆109座,从去年开始,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加上众多的民办博物馆,成为申城可广泛利用的文化资源,青少年素质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但细分各类博物馆的情况,除上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等几家市级博物馆外,大多数博物馆,尤其是各类专业博物馆、区级博物馆,吸引青少年的情况并不乐观,除了特定组织的活动,平时参观的人群寥寥无几,有的甚至门可罗雀。

  上海有150多万中小学生,这还不包括各类中职技校生,2个月的漫长暑期,应该是吸引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的最好机会,也是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发挥作用的最好时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博物馆“暑期模式”并没有完全准备好,或准备得不充分,专门针对假期中小学生的活动还不够,博物馆内部的资源开发没有到位。为此,需要倡导自然博物馆开启“暑期模式”的做法,上海的每个博物馆,都应转变观念,放下身段,积极作为,抓住暑假大好时机,整合放大自身资源,精心组织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在博物馆畅游知识海洋、寻访红色足迹、体验家国情怀、尽享快乐暑假。通过“暑期模式”,既解决假期中小学生何处去的问题,又帮助家长排忧解难,弥补“暑托班”不足,丰富假期科普文化生活,以此展示博物馆魅力和吸引力,走出一条博物馆暑期活动新路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