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吴为忠:春晚为何不用“污点”演员
//www.workercn.cn2015-11-10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16央视春晚进入百天倒计时,有几则消息引人关注。一是公开征集哪些明星上春晚,获得众多网友积极响应。二是猴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依然坚持“三不用”原则:不用低俗媚俗节目,不用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

  当下的演艺圈负面新闻不断,严重伤害了艺人的整体形象。为了整肃演艺圈的风气,广电总局正式下发封杀劣迹艺人的通知,明确指出“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广告节目、网络剧、微电影等,都列入暂停播出范围。在广电总局的《通知》中,“吸毒”、“嫖娼”行为遭明确点名,出轨等道德问题则未提及。而现在春晚对于语言类节目的演员明确提出道德污点这个问题,应该说是一个进步。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现在,我们常说“道德底线”。底线伦理不是玄妙的推理。我们所说的道德底线或基本规范,主要是相对于较高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来讲的,是说不管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价值目标,都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有一些基本的界限不能逾越。

  文艺工作者在人们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明星应该成为令人尊重的艺术家,而不应“作践”自己,被人瞧不起。“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这是每一个艺人应该坚持的职业操守。作为精神产品的制造者,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上更要率先垂范,演好戏先要做好人。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的悼文中,避开了“科学”本身,而是聚焦人所共有的“人格”。央视春晚的“三不用”规定,体现了一台代表国家艺术水准的春晚的价值取向,具有标杆性的示范效应,应该成为一种共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