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李春元:环保宣传要接地气解怨气
//www.workercn.cn2016-01-08来源: 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日益重要的位置。当前,切实将各项环保工作落到实处,助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已经成为基层环保宣传工作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使命。

  面对公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期待,基层环保部门如何适应新情况、新常态、新要求,有的放矢做好环保宣传工作?笔者从基层环保宣传实践中认识到,新常态下基层环保宣传工作应做到接地气、解怨气、送暖气。

  强化责任意识,解决不够重视、不接地气的问题。当前,一些基层环保部门的宣教工作存在摆不上位的现象。例如,有编制,却没科室;有兼职,却没专职;有分工,却没考评;有要求,却没落实。究其原因,是对环境宣教工作的责任意识不够。有人认为,环保部门主要职责是执法、监测等,基层环保部门人员少、经费不足,应把有限的人力、物力用到能立竿见影出成果的地方。而宣教工作是软指标,做多做少都可以。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十三五”是环境保护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级环保部门应把宣教工作放到重要位置,纳入工作全局同研究、同部署、同考评,要建阵地、搭平台、提能力。环境保护离不开公众参与,环境宣教的目的之一就是广泛动员群众。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只有多接地气,多倾听、多了解、多关注群众的疑惑、诉求和建议,才能号准脉搏,对症下药,通过多手段、多形式、多推动、多引导,环保宣传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作用。

  强化敏感问题宣传,解决不够满意、难解怨气的问题。基层环保部门不仅直接面对实际的环境问题,而且直接面对群众的申诉、上访与举报。当前,一些群众对环保部门工作不满意,有的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对群众的诉求研究不够,缺少对民情、民意的分析研究,甚至有的单位存在一慢、二拖、三应付的现象。有的公开透明不够,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对当地空气质量的监测数据很少对外公布,群众对环境信息毫不知情。有的对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等宣传不够,导致群众误会难解、困惑积压。误会误解的长期存在,又延伸导致了公众对环保部门的不理解、不支持、不说好。由此可以看到,解决当前公众与环保的焦点问题,应从解除误会做起。否则,后果将会更加难堪。因此,要通过对具体敏感问题的公开曝光,大力宣传国家环保方针政策、行动措施和成果经验。要发动日益壮大的环保志愿者队伍,让公众在亲身参与中化解误解。要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宣传手段、宣传形式、宣传内容,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用性、公益性和时效性。

  强化媒体素养,解决不会应对、难送暖气的问题。有人将环保宣传比作供热站,将媒体比作输暖管、暖气片。没有媒体传播,环保的暖气就很难送到公众心坎上。有些单位对媒体的特点不了解,出现问题不会应对,害怕媒体不敢应对。要增强环境宣教工作者的媒体素养,明白媒体的传播方式、传播特点和传播规律,掌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不同特点。对待媒体要坦诚相见,力所能及地支持媒体工作,尤其是因工作失误受到媒体批评时,不能推卸责任,干涉媒体的舆论监督,而应主动提供真实情况,公开检讨自身错误,尽快消除不良影响。要善用媒体,通过媒体吸取能量,充实自己,提高实战能力,要借助各种传播方式及时介绍本单位的新成就,宣传新典型,塑造新形象。特别是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有效地引导舆论,规避或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面对环境突发事件,各级环保部门应全力以赴,及时与媒体进行沟通,解决暖气管道不通的问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