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其实文物保护也好,其他城市管理问题也罢,都需要在官方与民众、社会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机制。而这种互动的养成,关键就在于,民众所提出的意见与批评,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复与接纳。
近日,安徽亳州市区城门楼被刷白一事引发了安徽媒体人常河与亳州市委书记汪一光的“隔空对话”。6月15日,常河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发表《致亳州市委书记汪一光的公开信》。出乎常河意料的是,汪一光当晚即回复了他的公开信。在回信中,汪一光表示:“我已安排,请有关部门从保护城市风貌规划的角度,与业主商户进行沟通,以便恢复原貌。您提出的关于亳州规划建设、文化遗存保护一系列的建议意见,我们将认真归纳梳理,在今后的工作中研究吸收。”
这座让一位媒体人公开致信市委书记的城门楼,其实非一般意义上人们所理解的文物建筑。一来,它建于20世纪80年代,年轻,也并未纳入文物保护的范围;二来,该建筑建造完成后,发生了产权变更,目前已出售给个人,并用于商业经营。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被刷上与原本古朴风格格格不入的白色,就不存在问题。
在当地人心中,该城门楼已被视为地标性建筑,并与整体性的古城风貌融为一体。而刷白所带来的视觉冲击,置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大背景下看,更是显得大煞风景。商家作为这座建筑的产权人,固然对建筑有自主处理权,但相关部门是否对此进行过适当引导或与商家进行过协商?若不是引发市民的质疑,城门楼被刷白之举,会引起管理部门的注意吗?应该说,经由此事,人们得以窥见当前在传统文化保护或文物保护上,包括管理者在内所存在的意识偏差。
确实,并非所有的建筑都有必要以文物的标准进行保护。然而,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感,并不仅仅体现于现存的老建筑、老街道,更体现在整座城市相对统一和谐的整体环境,更体现为城市主政者在城市管理、规划中所展现出的历史意识。违和感的建筑少一点,大家的心里静一点,文化的氛围才会厚起来。
好在,当地市委书记迅疾回应了质疑,并承诺“恢复原貌”“吸收意见”。这种诚恳态度,对推进城市文化保护而言十分必要。而作为一名已到外地工作的媒体人,仍将家乡的一座城楼放在心上,并就此事“上书”市委书记,也体现了一种可贵的公民责任感。其实文物保护也好,其他城市管理问题也罢,都需要在官方与民众、社会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机制。而这种互动的养成,关键就在于,民众所提出的意见与批评,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复与接纳。就这点而言,亳州这次因一座城门楼而起的媒体人与市委书记之间的高效互动,显然堪称范例。
中工时评:新型城镇化需警惕和防止的几种现象 2014-03-18 |
马若虎:建好连通中欧的“立交桥” 2014-10-20 |
保护活化街道记忆是一种文化责任 2015-09-09 |
明故宫遗址仍未摆脱商业车轮的碾轧 2015-09-11 |
让城市成为文化的容器 2015-11-19 |
城墙是中国文化“不灭”的元素 2016-01-21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以人为本” 2016-03-08 |
文化点评 2016-04-04 |
不要让文物沦为商业活动的道具 2016-04-26 |
收费护城 自挖堑坑 2016-06-0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