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要回归生活
刘博超
//www.workercn.cn2016-12-05来源: 光明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从央视《百家讲坛》热播到国学培训兴起,再到新编语文教材增加传统文化篇目,广大中小学生、老师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回归。
注重立德树人、传承文化记忆、培养君子淑女直至圣贤,传统文化的拥趸有自己的理由。然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儿童在这一问题上往往失声。今年8月,一篇题为《读经少年圣贤梦碎》的报道引发社会热议,10年的“包本背诵”后,读经少年“对十年读经教育的反叛,是余生再也不愿接触和国学有关的任何东西”。传统文化以什么方式回来,值得我们深思。
任何思想与传统都有其肇源的社会环境与历史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非向壁虚造。每段风干的文字背后,都有丰富鲜活的社会生活。如果抽离了这些,只求熟读成诵,既无视文本自身的指向,也忽视了儿童的认知规律。
据了解,目前学校提供的常规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仍然面临“两张皮”的困境。传统文化教育在很多中小学以专题教育形式开设,传统文化要么被当作装点门面的缀饰,要么被视为学校教育体系之外的一种补充。传统文化教育本质上不是接受一门学科教育的过程,而是一种体验性、浸润式的文化熏染和生活方式,应该渗透在学校课程、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要求教育者从孩子出发做一些重整性的与孩子生命体验相结合的活动。而这对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教育是增强民族自信、确立文化认同的应然之道,也是承继智慧、取其精华的必然选择。传统不在天上、不在书里,而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传统文化教育应建立在与当代生活并行不悖的基础上,我们要力避“圣化”“捧杀”“不食烟火”的倾向。关于儿童传统文化教育,有待于教育工作者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设计出生活化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情境,也有待于社会以扬弃的心态看待传统、尊重传统,促进传统文化的回归。
编辑:张苇柠
熊丙奇:给教师“站起来”维权的通畅途径 2014-06-24 |
陈 骏:诚朴雄伟,南大的精神守望 2014-08-05 |
邓海建:春节,为亲情守望而点赞 2015-02-17 |
钱江晚报:让章公祖师回乡的步子快起来 2015-03-23 |
高亚洲:回归于平凡乐趣的七夕便是美好 2015-08-20 |
国考改革打开内外流动的大门 2015-10-16 |
张 凡:也许该让年夜饭回归家庭了 2015-12-25 |
继往开来,掌舵扬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 2016-01-08 |
激发乡土中国的前行力量 2016-02-15 |
儒家回归还需在现代实践中重构 2016-03-21 |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