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到山东省广饶县花官镇东薛村采访,看到这里的村民和孩子在村文化大院图书室里借还图书,既便利又开心,很是感慨。为方便村民借阅,这个县图书馆实现联网,乡镇和村里都可以共享图书馆服务,提高了图书利用率,也提高了群众阅读的积极性。村民说,以前借书得专门跑县城去,现在从镇上从村里就可以借到书了,从县里借的书还可以从镇上还,特别方便。
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部分,这些年各地都建起很多农家书屋,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真正能像广饶这样做到城乡一体、资源共享的还真不多。很多农家书屋常常是“铁将军”把门,借阅不方便;有的门打开了,图书蒙尘,没人借阅,无人管理;再细看一些书目,不适合农民和孩子阅读,根本没有吸引力。这样的农家书屋,岂不成了摆设?
很多农家书屋门庭冷落,乏人问津,最大的问题在于管理跟不上。只要资金到位,文化部门重视,建书屋很容易。难的是质量如何保证,管理能不能跟上。有的出版社把一些质量不高的库存货、滞销书塞进来;再者图书更新慢,跟不上时代发展和农民需要;大部分书屋都没有指定专人负责,几个月开不了一次门;更不要说与乡镇以及县图书馆联网共享了。
花费大量资金建起的农家书屋,由于管理不到位、配套跟不上,造成那么多资源处于“沉睡”状态,着实浪费,让人心疼。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加大管理力度,了解农民需求,及时更新图书,把好采购环节,杜绝一些质量低下、不适合农民的书进入书屋。村委会可以动员一些退休教师和退休干部义务值班,定期开放,方便村民和孩子们借阅。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把农家书屋与乡镇和县级图书馆联网,做到通借通还,资源共享。
这类在基层沉睡的公共文化资源,不只是农家书屋。其他文化场所和设施,比如道德讲堂、村里的广播等,现在很难说充分利用起来了。道德讲堂常常是有讲堂而没人来讲,广播安上了十天半月不响一声,这与有关部门服务不到位不无关系。
充分利用好这些文化场所和设施,也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爱读书、爱学习的氛围,让农民成为其中的主体。农民文化程度低,缺乏自觉读书的习惯。可以结合农民生产需求,慢慢引导他们拓宽阅读范围,在此基础上举办一些通俗易懂的讲座和亲子阅读活动。只有让农民自觉起来,成为文化活动的主人,才能真正利用好公共文化资源,让乡风文明建设更加富有成效、深入人心。
陈广江:争座悲剧能否唤醒沉睡的常识 2014-02-18 |
任评声:普查“官网”不能仅纠结于“数字” 2015-12-16 |
让创业扶持政策走出“深闺” 2016-02-25 |
别让政府网站成“僵尸” 2016-05-25 |
尽快唤醒“沉睡”的办公大楼 2016-05-26 |
水源地泡脚 2016-06-16 |
科技投入应多些“创新券思维” 2016-09-28 |
缺乏公共阅读氛围 别急着学女神丢书 2016-11-16 |
舒展传统手工艺的“身姿” 2017-06-05 |
唤醒“沉睡的河流” 2017-09-2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