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赞成:乐见教材去伪存真
中国教育,尤其是小学启蒙和中学知识的灌输,基本上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而是以成人式功利思维的灌输,去强制学生去学习,去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或成人观念框架的人才。因而,从小学开始,一些思品类和爱国类课文的选撷,往往是经过成人净化乃至造假的内容。
去伪存真,让小学语文教材贴近生活,尤其是贴近孩子的生活,而非以政治家、道德家的高标准,去让孩子承受和其年龄不相称的语文教育。
语文出版社的这套小学一二年级教材,缩减了10%的篇目,减轻了学生负担;更新了25%的课文,强调了贴近性和趣味性。小学语文教材的去伪存真,则更难矣。因为传统中国教育,从过去的私塾蒙学到如今的教育,大抵都是传道为主,授业、解惑为次。让语文教育,契合孩子心理,回归语文本身,让孩子在喜闻乐见中学好祖国语言,而非附加太多道德外挂,确属用心良苦。
值得一提的是,成人以矫饰高蹈的思维编辑虚假的小学语文教材,从教育实践的结果看,也效果不彰。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语文篇目,不仅未能达到宣教目的,反而成为新媒体时代被网民们冷嘲热讽的对象。可见,对于孩子,不管语文教材,还是其他课本,都不可以拔苗助长,更不能想当然地按照理想主义的道德宣教,去定制所谓合乎主流意识形态的人才。否则,这样的人才定制,就成了龚自珍笔下的“病梅”,呈现的是畸形病态的“德美”而非全面发展。
一个女童因上国学班遭虐待的事件,固然是个体事件,但也凸显小学教育功利化的教训。不管是来自教育主管部门抑或学校家庭,按照自己的功利诉求,去要求孩子,就不再是理性的教育,而变成社会悲剧。
小学语文教育,教材要去伪存正贴近实际,也要担承其教育改革的正本清源重任。只有让中国学生从孩子起就喜欢语文课,也可能冲淡所谓国学对现代语文的干扰,亦可改变英语的喧宾夺主。(张敬伟)
争议中的“鸡同鸭讲”
毋庸讳言,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死板机械相配套的,是语文教材僵化落伍。现行语文教材之弊,用长期关心青少年阅读,并编著有《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的著名作家叶开的话讲,就是无法让孩子实现“愉快的阅读”,也无法在孩子们的心中“打开一扇明亮的窗口”。
也许正是僵化落伍语文教材长期“熏陶”的副作用吧,语文教学改革包括语文课文的每一次微调,甚至于包括未付诸行动的动议,都引发轩然大波。鼓舞雀跃者有之,痛心疾首者有之;为与时俱进激动者有之,像九斤老太一样叹息“一代不如一代”者有之。各占立场、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喋喋不休。
这一次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在延伸阅读中收录了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再一次引来口水纷飞。我注意到网友的争议,在迅速形成反对和赞成的选边站队之后,争议的核心议题最后居然转换成了“鲁迅下周董上”。认真看了一下原报道,显然这又是一些网友争议中经常使用的偷梁换柱套路。一是这次教材调整中根本没有直接出现“鲁迅下周董上”式的换将换文。二是即使真有鲁迅文章被撤下,周董歌曲被换上,也需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能一概视之为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又要尊重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大师鲁迅文章再精彩再有养分,可能也不是小学三年级孩子所能消化吸收的。而周杰伦的歌曲再通俗大众,再上不了台面,也不排除有流行歌曲很励志很唯美文字很不错,又很适合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
这些年,语文教材微调争议中之所以颇多这类“鸡同鸭讲”的事例,其根本原因还是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语文教育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于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延伸阅读中收录周董歌曲之类“有趣的变化”,不妨听听孩子们怎么想的吧。有年轻网友评价:老“周董”,慢《蜗牛》,都十几年前的玩意了,延伸阅读一下,何必视为洪水猛兽呢?孩子们的眼中,就连跟我们这些开明的赞成派说话,恐怕也是一种“鸡同鸭讲”吧。(严辉文)
反对:“新语文”不能靠噱头
选周杰伦的《蜗牛》,还不如《万里长城永不倒》呢!
《蜗牛》确有它的出色之处。“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这里面有一种让人上进的意境。不过,要是入选以教育青少年为己任的语文教材的话,那就有些单薄和“小气”了。古往今来类似题材的文章、诗歌,可谓数不胜数,为何单选周杰伦的作品呢?
我想,这里面可能无外乎两个因素。一是周杰伦在华人圈里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的巨大影响力,一是《蜗牛》有代表某个阶段青少年内心动态的意义。如果真的是这两个原因,那王旭明所标榜的“真语文”又比他所抨击的“假语文”高明多少呢?倘使这《蜗牛》出自一个名气、影响力远不如周杰伦的人之手,那这首《蜗牛》就基本上是一首平庸之作;倘若仅有《蜗牛》以及不多的作品能够代表某阶段青少年向上的激情的话,那只能说明那一阶段我们文化工作者的不负责任。说句很不中听的话,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选取《蜗牛》,很像是一种哗众取宠式的“取悦于人”,就是个噱头。毕竟,今天的少年有很多是喜欢周杰伦的。
当然,《蜗牛》的“荣幸”也隐约代表着一种趋势:“对港台新流行文化的认可。”就如同当年金庸武侠小说,最终进入主流教材一样。但是,与金庸武侠相比,周杰伦的流行歌曲似乎还很幼稚,它们所经过的时间洗礼还远远不够。再过十年,周杰伦还会如此火热吗?说到港台流行音乐,我想起了我儿时的那些歌曲,像《我的中国心》、《万里长城永不倒》等等。那些歌曲,曲调雄浑,内容催人奋进,一腔爱国之情影响了几代人。现在想一想《万里长城永不倒》以及电视剧《大侠霍元甲》,心中依然有热血奔腾的感觉。从它的影响看,从它代表的社会心态看,我感觉,《万里长城永不倒》同样有资格甚至更有资格入选语文教材。
我并不反感周杰伦的音乐,我更喜欢王旭明的语文激情。但是,周杰伦的《蜗牛》真的比《万里长城永不倒》更有资格入选语文教材吗?这虽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却很值得我们发问。要知道,“新语文”,不是靠噱头和取悦于人生存的。(姜伯静)
教材改动不可太频繁
我们改动教材不要太频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要推行循环使用教材。而教材一旦频繁变动,就无法推行教材循环使用。教科书循环使用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还能有效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目前,我国课本的使用寿命只有半年,而发达国家的课本平均使用寿命是5-10年。
语文教材做到不频繁变动其实不是不可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些年有媒体报道,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的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重印本卖断市了,连出版社都没货。同期重印的老课本系列在网上收获好评一片。一个七八十年前的教材都能受到热销,这说明很多人对这样的教材还是很喜欢的,并没有因为时过境迁就认为这样的教材和时代脱节,为什么这样,就是因为他们把语文教材就是当作语文教材,如果当作思想、社会、自然,那么这样的教材显然是和现代社会脱节的,是不适合现代社会的。
而当前的语文等教材之所以频繁变动,就是在教材之外赋予了太多的东西,如语文教材赋予了太多的思想教育,从而出现了假大空。教材是要与时俱进,但教材的稳定性也不可或缺。我们希望教材的编写者能注意到这些。评价一个教材不是编写的时候,而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现在说好不一定就是真的好,而能长期保持稳定才是对好教材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