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杭州一位参与高考语文某项阅读阅卷的老师说,“速度要求实在太快”。作文组一天要求评完600份,每天八小时。一个小时评70多份,大概不到一分钟评一篇。
过度追求进度难免有失公正
就我们的经验而言,一个编辑在一两分钟内判断一篇文字的质量是可以的,但那是在心境平和、没有苛刻的进度要求下的评判。就阅卷老师而言,想要公正准确地判断一篇作文的分值的话,没有一定的时间保证恐怕是难以做到的。800字的作文,如果要从立意取向、篇章结构、文字表达等方方面面都审视一下,没有个两分钟恐怕是难以做到的,即便就是从一个方面去判断,阅卷老师至少也应该是个写手,或者是一个有功底的阅读者。
如何避免“草菅人命”的发生,以往各省是会规定一个“切入分”的,但这些年已经取消了这样的做法。但实际上阅卷老师也是有“智慧”的,这“智慧”往往就是评判时尽可能“取中”,这就是一般情况而言,只要基本符合要求,就会判一个中等以上的分数,每个阅卷人会在内心定一个分值上下浮动的,这样既可以减少误判,又不影响进度。所谓良心所在,毕竟在许多情况下,对具体考生而言作文分数是可以决定他命运的。但这样的良心也是有问题的,那就是一些写作高手的文字往往在阅卷中容易被忽略了。其实,阅卷老师内心是很纠结的。
不过,为避免这样的忽略,评卷组也是有一些措施的,这措施就是一篇作文两个人批阅求平均分作为最终得分,如果两位老师的分差超过5分,会发送给阅卷组长三评,如果还有异议,会交专家组四评。并且评卷系统的工作记录栏会记录每时每刻评阅的情况。同时还有“回评”机制,就是将先前批阅的试卷发回再次评阅,以检测阅卷老师对评分标准的把握情况。小组长也会随时公布各阅卷老师的平均分、标准差、进度等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由此可见,阅卷机制相对来说还是“客观公正”的。
尽管如此,如果时间要求过于苛刻,出现不公也是在所难免的。比如说那些文字功底好、有独立思想、但表达相对隐晦的文章,恐怕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得到应该得到的分数的。
如何解决公众对高考作文阅卷不公的疑虑?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作一些改善: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对阅卷时间的规定应该看具体科目而定,而不是一概而论;在阅卷老师的抽调上,更多的应该考虑从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师中好中选优;要进一步加强对阅卷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努力提高阅卷教师的个人素养,这种培训最好还适度提前,也就是说各学校也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培训。要解决“取中”评分可能带来的不客观不公正的问题,就要提高阅卷老师的责任心和学科素养;改善和提高阅卷教师阅卷期间的生活待遇,比如他们在阅卷期间的吃住行,以确保他们阅卷期间无后顾之忧;改变阅卷管理以进度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管理取向,因为过度最求进度的阅卷难免有失公正公平。(凌宗伟)
高考改卷不在乎多等一天
我女儿今年参加了高考,现在正在和千千万万家有高考子女的父母一样,我计算着日子,盼望着成绩的揭晓。听了媒体报道阅卷速度问题,真是让人有点提心吊胆的。
不可否认,如今实行了网上阅卷,包括主观性题目,有许多程序可保证改卷的公平公正,而且效果明显。以浙江省为例,网上评卷以来,在全省已接受考生的查分,尚未发现因管理及评分系统原因而出现漏评试题、分数合成方面的差错。
然而,程序的公平公正,并不意外着整个改卷就公正了,还需要“实体”的公正,那就是改卷。
笔者也多次改过中考试卷,尽管当时是人工改的,可是因为是流水改卷,“熟能生巧”,改多了速度快了无可厚非,可是改卷的不管是大学生还是教授,毕竟是人的脑子啊。如此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如果几秒钟改一道题目,难免会出差错的。为此,改卷老师为了求稳,以“折中”的方式打分。这样的“技巧”,有悖于公正的初衷。
总之,笔者从一个考生家长的角度认为,各省为了保证高考的公正,采取了各种措施,以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给考生以平等的竞争机会,效果卓著,可是如果在改卷中,因为抢时间、赶进度,改卷一目十行,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就会导致保证了程序公正的大量前奏工作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在“最后一公里”功亏一篑,还会被家长所诟病,甚至影响教育系统的公信力。作为家长,虽然渴望早点知道考试成绩,但是,相形之下还是更渴望改卷能够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不在乎多等一天的。(周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