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观点PK-正文
11童殴人致死应降刑责年龄
//www.workercn.cn2014-07-10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延伸

  一道乡村治理考题

  8岁少年,被“打着玩打死”。这是一出人间悲剧。回顾本案,我们看到了单亲家庭的悲情,学校管理的疏忽,但11个恶童身上弥漫的暴戾,更让人看着触目惊心。无独有偶,今年6月26日上午,汉中市一女子因债务问题爬上高楼,围观小学生竟喊出:“赶紧给哥跳啊”。本该天真无邪的少年暴戾缠身,让人看着不寒而栗。

  事实上,晓辉被“打着玩打死”,绝不是这群恶童,荷尔蒙突然激发的产物。而是被“打着玩”了很多次,只是这次出手太狠、太重而已。正如报道所言,打人的孩子经常逼其回家偷钱,拿出来给他“上供”,如果到期交不出钱,就会被打。这与地痞流氓何异?只是,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的暴戾,是怎么“传染”的呢?

  笔者一次外出办事,路上口渴去对面的小商店买水,穿越乡间路时,一辆丰田霸道飞驰而来(当地属于村庄限速40公里),赶紧躲避,还好有惊无险。然而,当我刚进商店,“霸道”竟然驶回,进屋对我拳打脚踢,理由是“瞎了眼,敢挡老子的道”,这是何等的暴力、狂妄?更让我气愤的是,商店的老板竟劝我,“这些人你惹不起,没打怎地就算了吧”。虽不能以偏概全,在部分地区,暴力和戾气的嚣张程度,仍让人害怕。

  在某种情况下,孩子也是一张“试纸”。试想,在暴戾弥漫的环境下,那11个少年能学来什么?被“打着玩打死”,看似轻飘飘,何尝不是大环境的一个“标本”?所以,我们单纯的在道德的层面上,讨论11个恶童的暴戾与晓辉的悲情,其实都是隔靴抓痒。环境不净化,法治不彰,被“打着玩打死”的案件,就不会绝迹。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空心化的加速,过去传统的以道德、血缘和家族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关系正在“坍塌”。而在部分地区,法治却没有及时补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空窗”。这就给暴戾横行留下了肆意妄为的空间。因此,少年被“打着玩打死”,是人间悲剧,更是一道乡村治理考题。如何排解暴戾情绪,净化农村环境,交出一份满意“考卷”,考验相关部门的智慧。(薛家明)

  留守儿童的安全何在

  如果我们仅一味地指责家庭、学校或警方,在教育和看护上的失责,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无处安放的现实问题。正是社会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别较大等经济社会问题,所造成的农村“留守”现象,才是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根源所在。

  农民们年年出去打工,却因打工身份及收入的城乡差别依然存在,他们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即使有的人带在身边,也会在居住、入学、教育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与之相伴的留守问题,也如影随形。像留守儿童因缺乏监护人的照料看护,因而发生的交通安全、溺水、性侵、殴打等安全危害,一直存在,难以为解。

  广大农村学校近年来的发展境况,同样勉为其难。一是农村“打工思维”的长期存在,造成大多数农村孩子缺乏学习动力。二是农村学生不愿学习的状况,同样影响了农村老师的积极性,其对教育的付出,也相对地打了折扣。三是在农村打工思维的影响下,农民家庭也大多止于让孩子认些字,然后和自己一样,让孩子继承“打工”事业——因为,孩子继续上学,不仅花费很多,而且即便考上大学,毕业后即失业的现状下,还不如直接去打工为好。

  在国家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不仅仅是将高楼大厦盖起来,也不只是将农民们聚拢于城镇上,而是要在政策的实质引导和落实上,在经济社会文化的均衡发展上,以及农民及其子弟的教育、农民权益的保障上,早日消弭城乡鸿沟,让城乡真正做到平等、公正、和谐发展,让城乡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改革红利。到那时,农村儿童就能与城市儿童一样享受到同样的教育、同样的爱护、同样的庇佑——他们的安全,才会真正有所安放,令人放心。(陈怀瑜)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