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观点PK-正文
索赔遗书 打击抑或宽容
//www.workercn.cn2015-05-12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评判

  只证明私德瑕疵

  尽管让医护人员寒心,该“奇葩遗书”也仅仅表明一名患者的私德问题。而个人私德上的瑕疵,对于我们诊疗部门及医护人员来说,需要原谅。

  也正是这样,这封“奇葩遗书”无论术前术后发现,其实对于手术本身,都不该有多大妨碍。尤其,医护人员在对该患者实施手术时,不会有意对其身体安全造成意外伤害。否则的话,同样会被追责。

  对于一个人的道德瑕疵,我们只能拿来讨论,予以谴责。目前不争的事实是,手术没出意外,患者自己没死成,医闹闹不成了,30万元的赔偿也泡汤了。即便这样,这封“奇葩遗书”也并非一无是处。即该患者百年以后,他的丧事办理大概还要按着这遗书的相关内容来,如“总费用不超3万,不唱戏不搞乐队,时间不超5天”。于是亮点来了,一是节俭,二是可杜绝乐队班子的大尺度表演。这多具正能量!(贾志勇)

  反思

  负面影响下的效仿

  事态的最终走向说明,化解“索赔遗书”式的医疗风险,杜绝医闹产生的各种隐患,最终还得“问诊求医”,以做好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水平和形象作为基础。

  很显然的是,医患之间在地位上极不平等,囿于医疗的专业属性以及医疗信息的不对称,在利益的博弈中,医院一方处于强势而患者处于弱势,再加上正常的维权通道不畅,第三方调解机构的可信度受疑,侵权责任和意外伤害险没有发挥兜底作用,才使得“手术与遗书同在”。你可以说“患者的心变坏了”,可这样的“心病”又靠什么来治疗呢?

  其实,医患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遗书的产生或许只是负面影响下的效仿,或者并非出于真心。更何况,当事人有这样的想法与计划,一旦真的发生了医疗意故,出现了意外事件,其家人也未必就会采取“医闹”的办法。

  因而对于此事,“理性”与“理智”是最重要的情绪选项,也是解决类似问题的心理基础。(唐伟)

  三 言 两 语

  哪怕死了也要为子女发挥“余热”,讹上医院和大夫一笔,如此看来,医闹的观念已经是深入人心。如此想来,我们的医者面临着多么大的风险!

  ——王耀岗

  别总是对医院和医生口诛笔伐了,看看患者的素质。

  ——杨千源

  就是个别事例,和医患关系没什么纠葛。——赵大伟

  医生和患者都缺少个讲理、令双方信服的调解平台。

  ——谢立新

  没有好的救济通道和解决途径,只能医闹。——廖军实

  为什么以前没这些情况出现?

  ——韩依依

  患者花大钱,可听到的医疗负面消息太多,自然要准备“身后事”。——武鸣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