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测评乱象亟待整治
近些年,国内涌现出多家第三方测评平台,通过对产品测试评级,为消费者提供购物决策参考。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第三方消费品测评机构或个人鱼龙混杂,反而让消费者不知所措。
「短评」按理说,第三方常处于买卖双方利益之外,其身份相对独立,由他们对卖家产品作出质量、价格、服务等检测,应该是客观、公正的。不过,现实中有一些测评机构在利益驱动下,利用各种漏洞故意作出高于实际情况的评价,误导消费者选购。为此,有必要完善第三方消费品测评制度,明确准入门槛及相关标准,堵住各类漏洞,防止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同时,消费者也需擦亮眼睛,谨慎选择。
别让不限量套餐沦为套路
为进一步提速降费让手机用户得到实惠,不少运营商推出了全国流量不限量套餐,但有的产品存在片面夸大或混淆优惠幅度的问题。对此,工信部要求相关电信企业规范经营行为,营销宣传时要做到真实准确,不得片面夸大或混淆,确保用户明明白白消费。
「短评」近年来,提速降费按下“快进键”。一定程度上讲,制定不同的套餐以适应多元化消费需求,也是落实提速降费的一个重要举措。如果套餐以真实的提速降费为目的,其实可以简单明了,但如果以虚假的提速降费为目的,必定越“套”越深,越“套”越糊涂。提速降费,运营商必须拿出诚意,别让不限量套餐沦为“不限量套路”,只有不限量“实至”,提速降费才能“名归”。
谨防“电商定制版”成消费欺诈
日前,有媒体针对电商平台上一些“电商定制版”“网络专供版”产品调查发现,一些家电线上虽然价格便宜但偷工减料,有的数码产品网上低价高配但关键部件却存在缩水现象。
「短评」某些“电商定制版”产品与线下版本外观、包装类似,但在材料、做工等方面往往有显著差异,性价比甚至不如线下版本,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治理这一问题,除了商家应明确标明不同销售渠道产品差异之外,监管部门也要对“电商定制版”予以规范,防止利用线上线下价格差异搞消费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