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魏润身:尽快发酵周天逸的创新
//www.workercn.cn2015-05-06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现代快报报道,南京大学一支学生创业团队,1年多时间里,摸索出一条旧衣回收产业链,不仅让很多旧衣服有了二次利用价值,也解决了部分残障人士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这一创新项目荣获“2015创行世界杯中国站创新公益大赛华东区域赛”一等奖,还获得“最多元文化团队奖”,并晋级总决赛。

  创新就业,是千百万大学生、毕业生面临的严峻问题。多少人费尽心机,绞尽脑汁,一辈子也没找到自己的喜欢与位置。而大二女生周天逸2013年考入南大不久,就发现学长们把很多七八成新的旧衣服扔进垃圾箱,实在可惜。就此她组成一支团队,在换季和毕业季的时候,用回收箱收集旧衣物。一年半以来,他们已经累计回收来3吨多旧衣服。

  接下来的分类、消毒、改造、售卖、残疾人就业——这一产业链就形成了。多么司空见惯的现象在周天逸眼里成为创新,实则就在她的灵光一闪上。

  几十年前,北京街头尚有专收旧衣服的挑担者,随着时尚潮涌旧衣服没有了买家。虚荣浮华的蔓延使我们对旧衣物的利用与开发突然断裂,它们远不及啤酒瓶子与废纸,成为难以消解的废物,难以处理的累赘。

  在英国,买二手衣服者并非被低廉价格所吸引,而是独特的文化解读,让“穿着二手衣在身”衍生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人们还将二手服装捐赠到慈善商店。义工把那些又新又时髦的“精品”挑出来,经过蒸汽熨烫,重新标上价格挂在店里。而“落选”的衣服按重量卖给专门的回收服装面料的公司。使其再生并利用。

  在比利时,每年旧衣回收总量达到1.5万吨。30%被送到二手商店销售。60%经过处理和加工成油污抹布、粗布地毯。目前,欧洲销售的台布、床单等许多纺织商品都标明是由回收纤维布制造的。

  周天逸的灵光一闪在欧美早就蔚然成风,但她在中国的创举却启迪我们在文化,再生,环保上迫不及待的思考与跟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