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社会也许进入了一个躁动不安和跃跃欲试的时期,一个对自我定位争议不休的时期。一些人以为,在1840年之后被列强欺压的中华民族“报仇雪耻”的时候终于到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再重温吴建民大使的两句话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最初只是听说过吴建民大使,知道他做过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出任过驻法国大使,后来当了外交学院的院长。前些年关注过他的一些观点,直至去年和他相识,才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2013年,在邓小平逝世15周年之际,吴大使在《金融时报》撰写题为“继承邓小平的外交遗产”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写道,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贡献,就是改善了中日关系,实现了中美邦交正常化和推行睦邻政策。他写道:“外交上必须分清,什么问题是今天可以解决的,什么问题是明天、乃至后天才能解决的。千万不要把明天、后天才能解决的问题,硬拉到今天来解决。那样做,不仅劳而无功,而且使今天能够解决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了。”
2014年年初,吴大使在《人民论坛》发表题为“习总书记外交开局三个突破”的文章,称这三个突破点分别是,“以共赢深化和平发展战略,中美达成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是历史性的突破,重视发展周边关系并提出明确的方针”。他特别强调说:“什么是新型大国关系?按照习近平主席的说法,那就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在人类历史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最高领导人达成这样的共识,这还是第一次。“
同年8月,吴大使与罗援将军在凤凰卫视的一个节目上发生了“冲突”。罗援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西方国家要遏制中国的崛起。而吴建民则说,西方有没有人想遏制中国?当然有,从意识形态出发。但说这是整个西方的一致政策,我不赞成。我1971年去美国时,中美贸易额500万美元,2013年中美货物贸易额5821亿美元,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共同利益推动。今天中美之间有没有摩擦?当然有,但对大局要有判断。不仅习近平主席讲,从小平同志开始就这么讲,中美之间共同利益大于分歧。
2015年,吴大使在题为“习主席成功访美的启示”一文里指出,“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军事力量最强。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军事力量也在不断增强。中美两国如果发生冲突和对抗,后果不堪设想。”
2016年元旦之后,我在檀香山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的一次会议上,第一次见到吴建民大使,他是我发言那个小组的主持人。发言中我提到“中国模式”,吴大使说了一些他在其他场合也讲过的中国人不能太迷信“中国模式”的话。我知道他曾说过,“不要把自己估价太高。历史上,我们这个民族自然灾害不断,中国人应对灾难的能力是全世界其他国家少有的。中国不怕大灾大难,怕的是头脑发昏,忘乎所以。”
开完会我们去当地小肥羊餐馆吃火锅,席间我邀请吴大使方便时访问卡特中心,并给了他邮件地址。没想到几个星期后吴大使来信说,他2月将到美国开会,希望顺访卡特中心。不像一般官员,他根本没有问能不能见到美国前总统卡特。我安排他在埃默里大学演讲,100多人的教室座无虚席,很多学生坐在地上听。他的演讲幽默有趣,多次被听众的掌声打断。一位大学的老师说,他听过不少中国官员演讲,吴大使与他们截然不同。
4月初,吴大使与一位报社的总编发生了一次辩论。吴大使在一次演讲中批评这家报纸发表一些刺激民族主义情绪的文章,“搞不清楚(世界的)状况,看不到世界大势,抓不住主流。”该总编回应说,“我们注意到,吴大使是外交圈子里典型的‘鸽派’,但他对国内媒体上的‘民族主义’很‘鹰’,有种高高在上的严厉。”一场关于中国的外交还要不要韬光养晦的大辩论随之展开。
6月15日,我给吴大使发邮件,说我马上回国,能不能请他和一些国际关系学人共进晚餐。吴大使16日回信接受了邀请。后来我发现聚会时间搞错了,17日下午3点41分又给他邮件,不到一个小时就接到他的回复。应该是在回复这封邮件之后几个小时,吴大使去了机场。之后,一场车祸从天而降。
得知噩耗,18日我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关于吴建民大使的文章,一名写过不少书的微友评论说,“像他这样清醒的外交家(也算是政治家吧)太难得了。”19日,一位智库微友转发了一篇题为“别了,吴建民大使和晚清外交思维”的文章。晚上吃饭的时候我提到此事,一位搞宏观经济的教授问,这个作者知道晚清是怎么回事吗?
我在自己的微信圈里说,近年来,还没有哪位公众人物的去世会让这么多人哀思绵绵,也同样让不少人手舞足蹈。中国社会也许进入了一个躁动不安和跃跃欲试的时期,一个对自我定位争议不休的时期。一些人以为,在1840年之后被列强欺压的中华民族“报仇雪耻”的时候终于到来了。我想,这个时候,我们再重温吴建民大使的两句话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一、中国的崛起道路很长, 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刚刚开始,邓小平留下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思想,至少还要管一百年。二、靠战争解决不了问题——人类文明已进入到新的历程。但当今世界有很多人的思维,还停留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
我们应该感谢吴大使。生,他让我们审视现实;死,他让我们关注未来。
(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美国卡特中心国际和平与发展中心共同主任)
中工时评:感谢“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代表委员 2014-03-06 |
武汉晚报:回应“吓三跳”是全社会的一道题 2014-06-09 |
王 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2014-11-20 |
许雁容:别让电视台绑架真人秀节目 2015-03-30 |
杨维兵:建设祖国守护和平是对先烈最好的纪念 2015-08-14 |
社会需要更多“变老的好人” 2015-10-03 |
常怀感恩之心 2015-10-15 |
苏叔阳:永不消逝的记忆 2015-12-04 |
凝聚力量 编织梦想 2015-12-31 |
孩子兴趣与父母意愿本身并不矛盾 2016-02-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