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从屠呦呦团队读懂科学家精神

毛梓铭
2019-06-18 15:28:26  来源:广州日报

  日前,屠呦呦的名字再次登上各大网站头条。据了解,她所带领的科研团队于近期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屠呦呦团队的最新成果为什么会引发巨大反响?一方面来得及时。经他们改进的治疗方案不仅确保了未来一段时间内,青蒿素对于抗疟疾治疗的良好效果,也对其他抗药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另一方面走得长远。根据屠呦呦团队前期临床观察,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超90%、80%,并于去年5月正式启动临床试验。如果试验顺利的话,青蒿素的广泛用途和功能将得到进一步确证。

  科研路上没有坦途。任何一项成果取得,都和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脱不开关系。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屠呦呦团队便专注于青蒿素的发现、提取和研究工作,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结出累累硕果,亦造福无数人群。然而,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科研攻关永远在路上。尽管屠呦呦本人已近90岁高龄,尽管她已荣膺诺贝尔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无数荣誉,但她和她的团队没有因此停下探索的脚步。从他们身上读懂科学家精神,也就懂得了科学事业向前发展的动力所在。

  读懂科学家精神,要读懂其担当。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这意味着今天,科研工作者的时代使命也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青蒿素研究处于世界科技前沿,对改善公共健康大有裨益。屠呦呦团队在这方面的长期投入,亦如南仁东之于FAST工程建设、黄旭华之于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其初心所愿,皆为国计民生。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

  读懂科学家精神,要读懂其坚持。从最初的发现、提取,到如今的跟进研究,对于青蒿素事业,屠呦呦团队的关注一如既往、研究一如既往。多少年来,不赶时髦、不追潮流,始终扎根一个领域、肯下数年苦功,这股坚韧不拔的品质,贯穿于他们工作的始终。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可以说,青蒿素在全球抗疟疾治疗中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和这份“甘坐冷板凳”的坚持密不可分。

  读懂科学家精神,要读懂其果敢。创新是科学事业的进步源泉,唯有敢于向难题发起挑战,科学发展才能不断满足社会所需。面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出现,屠呦呦团队咬住创新不放松,提出新方案、找到新途径,让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再次发光出彩。正如马克思所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辛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敢于在重大问题、前沿领域中闯出新路,科学发展才能与时代同向而行。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只有一大批科研团队勇攀高峰,引领性成果竞相涌现,我们才能在越来越多的前沿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广大科研工作者营造更加优越的科研环境,可谓正当其时。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四个典范”为国际合作指方向

    在6月14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四个典范”的主张。当今世界逆流涌动,“四个典范”不仅为上合组织树立了发展目标,也从政治、安全、经济和文明等方面为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

  • 中工时评:动辄“转发过亿”的明星新闻警示了啥?

    在公安部组织开展的“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一款帮助明星制造假流量的软件被警方查获,由此也戳破了个别明星的新闻动辄“转发过亿”的“传说”。

  • 中工时评:“中俄方案”护航世界发展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主义犹存,世界发展和全球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情况下,习近平主席在访俄期间提出了“中俄方案”一词,让世界对未来的和平与稳定增添了一份信心。

  • 中工时评:小汽车通行管控不可“一限了之”

    根据交通部等部门日前公开的《关于印发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要求各地研究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相关政策,“探索实施小汽车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管控措施”。

人物

  • 从屠呦呦团队读懂科学家精神

    日前,屠呦呦的名字再次登上各大网站头条。据了解,她所带领的科研团队于近期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 女护士救人累瘫,不仅是好心人

    不管我们是否认识李艳护士,我们都应该为她热情点赞。如果我们的社会能拥有更多这样的好心人,那老人在马路上摔倒就不会有人怕讹而不敢去扶起来。

  • 等待,因善意而驻足

    体验过深夜错过末班车的遗憾,就会理解被人等待的幸福。在成都,公交公司306路车队就是一个愿意等待“晚归人”的温暖驿站。等待、停留,有时是无聊与煎熬,但有时却是善意与幸福,区别就在于因何而等、为谁而留。

  • 环保人正青春⑥|王博:8年“抗战”守护“北京蓝”

    他长期奋斗在大气雾霾治理第一线,8年“抗战”,带领团队解决了环保领域若干“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难题。他长期从事MOF材料研究,所研发的MOF材料能过滤PM2.5、分解臭氧,已被应用于空气过滤净化。主持开发的雾霾滤清、危化物降解技术对大气治理具有很高的价值和社会效益,为首都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