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农民院士”朱有勇 云南省委宣传部供图
连日来,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的朱有勇同志的先进事迹,在神州大地不胫而走,引起强烈反响。不惟他引领致富、摆脱贫困的拉祜族群众对其赞不绝口,就是其他地方的干部群众,也无不为他的事迹所动容。他被称为大地之子,是浑身散发者泥土芳香的“农民院士”。
去年5月28日,习近平出席两院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党和人民对广大院士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朱有勇的不凡业绩无疑证明,他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在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中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朱有勇是业界的学术之光。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科研成果惊艳、学术论著耀眼,人才培养众多、斩获荣誉无数。他带领科研团队开创性地研究了作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效应、机理和推广应用,形成一系列促进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实用技术。他的学术论文2000年在英国《自然》杂志全文发表,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评价。他培养的博士、硕士、留学生、本专科生可谓名师出高徒、桃李满天下。亦因此,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兴滇人才”等各种荣誉。
朱有勇是不息的奋蹄老骥。在很多人眼里,院士应该是身穿白大褂,整天泡在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很难把院士和农民挂起钩来。然而朱有勇却把农民和院士完美结果,做科研,他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用了18年时间把一个当初不被看好的科研课题坚持下来,并取得巨大成果,在推动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做扶贫,他在60岁一般人该退休的年龄,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来到云南最贫困的地区澜沧县,在“民族直过区”驻村扶贫,演绎出用科技改变贫穷的精彩篇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农民院士”就是人民对他的最高褒奖。
朱有勇是时代的精神坐标。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激情燃烧的时代,是拼搏奋斗的时代,火热亢奋、热情洋溢。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初心。祖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14亿华夏儿女正在蓬勃葳蕤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无论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召唤,还是个人梦想价值的实现,都需要以朱有勇为光辉榜样,把这位“时代楷模”作为我们的精神坐标,像他那样孜孜矻矻、勤勉勤奋,像他那样情系三农、心有大爱。特别是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节点,更要以朱有勇忠诚担当的崇高精神引领前行,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