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今天的头条,属于他!

2019-12-11 17:46:18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

  今天是2019年12月11日

  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诞辰108周年的纪念日

  当中国人的导弹冲上云霄

  当我们自己的飞船在太空航行

  这些让国人心潮澎湃的时刻

  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他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

  钱学森(资料图)

  1911年12月11日

  钱学森出生在上海

  18岁时他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在大学里

  钱学森始终是一个成绩出众

  极具天赋的学生

  他几乎每天都在图书馆埋头阅读

  虽然主修的是铁路专业

  但他阅读的重点却是

  一些飞行方面的书籍

  平静的校园生活没有持续多久

  1932年1月28日

  日本空军投下的炸弹

  让上海陷入一片火海

  这场战争深深刺激了

  年仅21岁的钱学森

  他参加了清华大学

  赴美公费留学生的选拔考试

  决定远赴美国学习飞机设计

  1935年8月

  钱学森登上了杰克逊总统号邮轮

  在这一届赴美公费留学生的20人名单中

  他是唯一进修航空学飞机设计专业的学生

  钱学森(资料图)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

  钱学森来到了美国波士顿

  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

  仅用一年的时间

  他就取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理论思考是钱学森的学术强项

  他决定继续深造

  后来他又师从美国空气动力学泰斗冯·卡门

  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

  钱学森取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在他的博士论文中

  以崭新的近似方程式

  解决了飞机高速飞行时

  壳体会发生变形的数学计算难题

  这个算式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翼型的设计

  称为“卡门-钱近似”公式

  钱学森声名鹊起

  36岁时,钱学森来到麻省理工学院

  成为麻省理工学院

  当时最年轻的教授

  钱学森(资料图)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

  全新的气象吸引着他

  钱学森盼望着早日回国、为国效力

  而噩运却降临在了他的头上

  当时,美国麦卡锡主义猖獗

  钱学森从事机密研究工作的

  安全执照被吊销

  美国海军次长金贝尔建议阻挠钱学森回国:

  “钱学森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他掌握着火箭武器的重大机密。”

  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

  钱学森曾被拘留在太平洋的

  特米罗小岛上13天

  后来,他必须每个月到当地移民局报到

  以显示自己没有离开美国

  上街被监视、邮件被打开、

  陌生人闯入家中……

  长达五年的软禁

  每一天都是屈辱的累积

  在这期间钱学森埋头写作

  完成了长达四十万字

  影响巨大的著作《工程控制论》

  1955年的夏天

  钱学森偶然看到了一本《中国画报》

  在天安门城楼的国家领导人中间

  他发现了父亲的老师

  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

  副委员长陈叔通

  钱学森夫妇辗转给陈叔通寄去一封信

  信中这样写道:

  “被美国政府拘禁,今已五年,

  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

  参加伟大的建设。”

  陈叔通接信后将信送往中南海

  信件很快被送往日内瓦

  当时,中美关于双方平民交换的

  大使级会谈正在艰难进行着

  当美国政府狡辩

  没有证据表明旅居

  在美国的中国人想回去

  我方代表出示了钱学森的信件

  美方哑口无言

  1955年9月17日

  钱学森全家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

  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风浪颠簸

  他们终于回到了祖国

  钱学森和家人抵达北京后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钱学森

  欢迎这位爱国科学家

  回国后不久

  他就登上了赴东北考察的火车

  哈军工的院长陈赓曾设宴款待钱学森

  席间陈赓问

  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

  钱学森回答:

  “中国人怎么不行?

  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1956年

  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科学规划会议

  研究制定了

  《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钱学森提出优先发展火箭

  由于钱学森的作用

  尚未摆脱一穷二白面貌的中国

  把以国防尖端武器为代表的

  科研领域锁定在世界最前沿

  这一决策的历史性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以后的岁月里愈发显现

  作为专门的导弹研究机构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了

  钱学森担任院长

  五院在从外单位调人的同时

  也开始自己着手培养人才

  钱学森亲自授课

  办起了导弹专业培训班

  他把主要精力

  都放在导弹工程的谋划中

  离自己一心想从事的

  纯科学研究越来越远

  一切为了祖国的强大

  中国优秀的科学家

  放弃自己心爱的研究领域

  投身到国防尖端技术研发

  还有许多人隐姓埋名

  用青春乃至生命

  守护着祖国的国防与航天事业

  许多年以后

  当钱学森听到有人说

  “两弹一星”花费了太多人力财力不值得时

  不爱生气的钱学森忍不住发火了:

  “哪有这样的话,

  我说要没有两弹卫星,

  我们不可能在这里开会!

  我们没有这个条件!”

  1957年,中国和苏联签订了

  国防新技术协定

  苏联运来的射程仅为几百公里的导弹

  在当时已经相当落后

  可我们必须依葫芦画瓢

  才能更快地迈出第一步

  在苏联撤走所有专家后

  1960年11月5日

  东风一号导弹发射成功

  大家十分喜悦,憋着一股劲

  要搞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争气弹”

  而东风二号导弹的首次发射却失败了

  钱学森受到了来自

  方方面面的怀疑、非议和指责

  为了寻找东风二号的失败原因

  钱学森深入一线

  从技术上组织落实

  大型火箭发动机试车台等

  多种重大基础设施

  在导弹研制过程中

  钱学森的系统工程思想

  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重新设计研制的东风二号

  先后通过了17项大型地面试验

  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关

  1964年6月29日

  东风二号发射成功

  但钱学森对此并不太兴奋

  他明白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

  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钱学森(资料图)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没有运载工具的核弹

  就相当于没有枪的子弹

  钱学森把目光放在了“两弹结合”上

  他带领专家投入到

  东风二号导弹与原子弹的配套工作中

  核导弹不同于一般的常规导弹

  它的实弹测试必须万无一失

  钱学森面临的压力是空前的

  1966年10月27日

  东风二号甲型导弹喷射出橙黄色的火焰

  几分钟后核弹头精准命中目标

  中国的核弹终于插上了翅膀

  从原子弹研制成功到两弹结合成功

  中国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飞向天空一直是深埋在

  钱学森心里的愿望

  1963年,钱学森撰写的

  《星际航行概论》一书出版

  这是中国第一本系统论述

  航天技术和工程的专著

  这本书也是高等院校

  航天专业的基础教材

  由于人造卫星的建议是

  钱学森在1965年1月提出的

  卫星工程就叫“651工程”

  钱学森和七机部的任务

  便是研制这枚被命名为

  “长征一号”的三级运载火箭

  经过四年的努力

  1970年4月24日

  “长征一号”火箭

  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上了太空

  上世纪六十年代

  在钱学森的倡导下

  亚洲最大的风洞群开工建设

  七十年代

  在钱学森的提议下

  中国远洋测量基地也开始筹建

  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为代表的

  遍布全国的测控网络也开始布局动工

  这些具有前瞻性的部署

  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航天事业按照钱学森的构想

  一步步向前发展

  他潜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

  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他培养的一大批工程技术专家

  担当起了一个又一个历史重任

  无数后来者接过他的旗帜

  继续为中国的国防和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1996年

  钱学森当年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好友

  弗兰克·马勃来到中国

  并带来了钱学森当年

  留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文稿

  这些文稿被中科院力学所接收

  在其中一个装手稿的信封上

  有钱学森写下的这样几个英文单词:

  Nothing is Final!!!

  科学研究对钱学森来说

  是没有尽头的事业

  2009年10月31日

  钱学森逝世

  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钱学森诞辰108周年

  缅怀!铭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军网微信;资料参考:央视纪录片《钱学森》、科技日报、央视网、人民网、中国军网 等)

编辑:柳阳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莫让综合素质评价变成“考父母”

    12月9日,针对社会舆论对于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体系的质疑,深圳市教育局召开专题会议,表示将尽快完善该体系。

  • 中工时评:这个专供“职工说事”的工作室,值得关注!

    据12月10日的工人日报报道,今年以来,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的不少企业里,多了一个专门的“职工说事”工作室。在这里,企业有关负责人会定时定点等着职工上门,让职工有什么诉求尽管提,有什么不顺心随时说。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渠道,正从以往一年一次的职代会交流扩展为日常、实时的沟通,搭建起职工与企业双方的连心桥。

  • 中工时评: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抓好抓实

    近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各地要着眼稳就业大局,出台更多支持新增就业岗位的措施,抓紧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要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在积极扩内需、稳外贸带动就业扩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举措。

  • 中工时评: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坚决打赢根治欠薪攻坚战

    近日,全总下发《关于参与做好2019年度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的通知》,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向欠薪“顽疾”发起总攻,社会舆论对此给予高度赞誉。

人物

  • 今天的头条,属于他!

    今天是2019年12月11日,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诞辰108周年的纪念日,当中国人的导弹冲上云霄,当我们自己的飞船在太空航行,这些让国人心潮澎湃的时刻,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他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

  • 她的坚强是面镜子,照见一些人的懦弱

    “瓷娃娃”“袖珍姑娘”……这是磐安女孩曹丽珍与身俱来的标签。这个36岁、身高却只有75厘米的“袖珍姑娘”,在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最终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 李子柒为何能走红海外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又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一则因为她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贡献,荣膺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二则因为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海外圈粉无数,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甚至还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

  • 民警童德的微信头像很特别

    社区民警童德的微信头像,很是特别。除了一张工作照,还留有姓名、联系电话、地址,并配着一行双色标注的文字——“如果你需要办理户口、居住证,及调解家庭、邻里纠纷,请添加此微信号进行咨询和预约办理。”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