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推送了,战“疫”一线,这些简单的话语温暖人心!网友纷纷留言,向人民子弟兵致敬!
今天,我们如约而至,推出“战‘疫’一线,那些滚烫的话语”栏目第二期,带你感受那些话语间的真情实意
1
“我们提前进驻一分钟,患者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17年前,抗击非典,仲月霞坚守在一线;12年前,汶川抗震救灾,她精心救治了上百名伤员;5年前,援非抗埃,她在异国他乡战斗了59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又一次披挂出征,担任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抵达武汉驻地后,医疗队立刻与武昌医院进行对接。仲月霞和几名医疗专家打头阵,带领护理骨干率先进入“红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仲月霞说:“我们提前进驻一分钟,患者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2
“我们必须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无误”
核酸检测工作单调枯燥且风险极大——如果核酸在提取过程中灭活不够彻底,就可能将检测人员暴露于危险中。面对风险,姜涛总是冲在前面。每次遇到可疑现象,姜涛都要召集人员综合研判。他说:“出现假阳性,就可能造成健康人员感染;出现假阴性,就会造成患者延误救治。我们必须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无误。”
3
“我较真一点,大家的风险就少一点”
今年66岁的靳桂明已经退休,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重返感控岗位。严格标准、严格流程、严格程序,谁都不能例外。每班医护人员进入污染区域工作时,她都要在缓冲间专门安排督导员,专“盯”防护服的穿脱是否规范。每次戴口罩后,她要求每名同志都要按住口罩吹一口气,看护目镜有没有雾气,如果有雾气说明口罩没有戴好,必须立即纠正。
“我较真一点,大家的风险就少一点。”靳桂明说,“战友们冲锋在救治一线,我愿做他们的守护者,确保他们的安全,让战友们能够救治更多的患者。”
4
“这是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
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李文放,从除夕夜紧急驰援武汉以来,坚守的阵地只有一个——重症监护室“红区”,每天都在与死神争分夺秒。面对患者的致谢,他说:“这是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
5
“为了更美的灯火,我们的守护值得”
原本,张艺帆打算在这个春天领证结婚,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张艺帆毅然选择将婚期推迟,奔赴战“疫”一线。
在疫情一线,由于没有工勤人员,除了病患护理外,物资点验、病房整理等原本不属于护理范畴的工作,都由张艺帆和战友们承担。每天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连续4小时穿梭巡诊,汗水出了一身又一身……可一想到自己的守护付出能为患者减轻病痛,张艺帆又精神饱满地走进病房,全心投入护理工作。她说:“为了更美的灯火,我们的守护值得。”
6
“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危险,我就去哪里!”
“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危险,我就去哪里!”在任务分工时,张伟请战去任务最重的救治一线。在收治重症感染患者的第五病区,面对医护力量配属不足、防护用品供应不足等困难,他主动承担起20余名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在重症病区,考验一场接着一场,张伟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带领小组成员不断向前冲锋。
7
“我们熟悉这里的重症患者,病人也特别需要我们……”
在战“疫”一线,为避免交叉感染,进入重症监护室前必须做好自我防护。每次穿脱防护服都得花不少时间,为尽量节约防护服等医疗物资,52岁的刘孟丽和很多医护人员一样,将每次值班时间一再延长,从最初的4小时延长到6小时,再延长到8小时……为了减少上厕所次数,刘孟丽和同事每天上班前都不敢喝水。打针、输液、监测生命体征、测血氧饱和度、记录病情变化……这些护理任务一项也不能少。一个班次下来,他们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然而,面对大家的担心,刘孟丽不忍心离开,稍事休息便继续坚守岗位,她说:“我们熟悉这里的重症患者,病人也特别需要我们……”
8
“细致严谨,是对战友生命健康负责”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极强,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医治患者的同时,要做好自身防护,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控制科主任李丹,主要负责医护人员防控、医疗废物处理、病毒消杀等工作,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有半点疏漏。她说:“细致严谨,是对战友生命健康负责。”
9
“救人的同时要注意自身防护……”
2月9日,一对战“疫”夫妻在中部战区总医院偶遇。丈夫王春尚是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队员,妻子朱新苗是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内科护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夫妻俩奋战在各自的抗疫岗位上,今天才第一次见到对方。短短几分钟的战地“小团圆”,一个轻轻的拥抱,来不及细诉衷肠,更多像亲密战友间的叮嘱和加油。王春尚将担心和思念埋在心底,轻声对妻子说:“救人的同时要注意自身防护……”
一件又一件感人的事迹
一句又一句感人的话语
让我们在这个春天感觉到了浓浓的暖意
谢谢你们
祝平安,盼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