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曾 锐:说真话的“指挥棒”在谁手里
//www.workercn.cn2014-06-1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看过电影《焦裕禄》的人,多半记得那句生动的名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说的是领导干部要频下基层,躬访群众,了解实情,而不能仅仅依靠下级汇报来做决策。再往深想一层,领导干部还需要警惕,有些“馍”不仅“没味道”,还“发馊变味”了。

    曾几何时,有的汇报材料就存在掺假兑水的现象。什么好听,什么能展示形象、政绩,就拣什么说。有的调研报告,不是基于第一手鲜活资料,而是在各级各部门提供的材料基础上编改。有的人作报告,口若悬河,文采斐然,就是不针对实际,不触及实质问题。一言以蔽之,不说真话、不道实情。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这一现象总是如同牛皮癣一样难以祛除?

    言为心声。说什么,不说什么,都是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汇报失真,说话失实,究其源,乃是有其“心病”。一是“不敢说”,对真话有顾虑,怕领导不爱听,“哪壶不开提哪壶”, 怕将来被扣帽子、穿小鞋;二是“不肯说”,有时说假话有利可图,“炫富”可夸大政绩,“哭穷”可争取资源;三是 “不愿说”,觉得身边很多人都不说真话,自己又何必做个“异类”,不如随波逐流、沉默是金。我们说话干事,如果习惯于假对假、空对空,还怎么开展工作、推动事业?

    童言无忌,就在于孩童无惧说话的环境,有什么说什么,把心里真实的感受、想法说出来。人长大了,就必然会顾忌说话的环境,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一旦说话的环境不对,很多人就会言不由衷、假话连篇。这种转变,于社会生活而言,可能多了些“迷雾”,难以听到人与人之间的心声。但于我们的事业而言,却是相当有害,正如古人所言“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也正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创造说真话的环境。

    说真话与听真话,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但历史与现实均告诉我们,说真话的“指挥棒”握在“听真话”者手中。唐官裴矩,旧为隋臣。隋炀帝喜欢恭维,他就溜须拍马。唐太宗爱听真话,他就面折廷争。司马光评价说,裴矩“非其性有变也”,而是“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听逆耳忠言的胸襟与肚量,闻过则喜,闻颂则忧,人们就越来越习惯于说真话。

    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下基层调研农民对公社食堂的真实想法。当时“浮夸风”盛行,地方搞“安排”,农民有顾虑,调研最初也不成功。为了听到真话,周恩来挤出4天时间,走家串户,与群众同吃同住,终于让群众掏出了心窝子。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处处以听真话、听心里话为目标,主动寻找听真话的环境,为说真话者撑腰,就一定能够听到最真实的声音,也必定能扭转不说真话的风气。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让听真话、说真话的人不仅“没罪过”,而且得褒扬,让爱听假话、常说假话的人不仅“没市场”,还要受惩罚,坚决杜绝说真话吃亏、说假话得利的情况,就必会出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好局面,我们又何愁听不到真话实情、何患发现不了真问题?转变作风,就不妨从营造说真话的环境开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