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柏木钉:科学研究与盖大楼
//www.workercn.cn2014-08-0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真正做到“尊重科学规律”“按科研规律办事”并不容易。如果相关部门在制定某项政策、办法之前,能多深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多听听科研人员和教授们的真实想法,想必就不会在管理工作中把科学研究和盖大楼“一视同仁”了

  看到这个题目,你也许觉得好笑:科学研究属于智力劳动,盖大楼基本上是体力活儿——两者本来就不是一回事,这么简单的道理谁不懂?

  和许多读者朋友一样,笔者原以为对科学研究很了解,但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接触的科研人员越来越多、聊得越来越深,才逐渐意识到: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理解太肤浅了。

  就拿科学研究的特点来说,除了难度大、周期长,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那就是不确定性,或者说不可预见性。

  由于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完全没有经验可循,所以科学研究存在很多未知数,包括难题能不能突破、怎么突破、何时突破等,都很难提前预计。相应的,某项研究需要做哪些实验、用什么试剂、买多少耗材,科学家很难做出精确的预算,只能有一个大致的估算。

  盖大楼则完全不同,施工者可以根据之前的经验,列出详细的物料采购单和进度时间表。买多少水泥、用多少钢筋,以及多长时间打好地基、什么时候封顶,都可以按照计划一步步往前推进。大楼的业主和监理者,也可以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进行检查、督促、验收。

  让科学家深感困惑的是,长期以来,有关部门在科研管理上采取的思路和做法,“怎么看怎么像盖大楼”。除了要填写发表多少论文等科研目标,项目申请者还要填写非常详尽的“经费预算表”。据介绍,经费预算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等10多个类别,每一个类别都要“精准预算”。比如“差旅费”一栏,必须填写调研次数、人数、目的地和每次调研所需经费数额,等等。

  更让科学家难以理解的是,有关部门和单位在进行事中经费监督和财务检查、事后财务验收和审计时,要求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经费支出预算使用资助经费,否则就属于违规;项目结题报账时,必须按照当初的“经费预算表”一笔一笔对账,对不上的就只能自己掏腰包。

  据了解,每年申请项目时,研究人员都要像训练有素的会计那样,充分发挥想象力,绞尽脑汁、精打细算,想方设法把表格填满,力求经费预算“准确无误”。在这上面花的时间和精力之多,科研人员都觉得心疼。

  即便如此,由于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用“买醋”的钱打“酱油”的情形还是经常发生。为应付对账,一些科研人员只好通过“做假账”规避风险。

  科研人员认为,这种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办法,完全是按照盖大楼的思路设计的,与科学研究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科研的正常进展,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经费的“违规”风险。

  近些年,我们经常听到“尊重科学规律”“按科研规律办事”的说法。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实践说明,要想真正做到“尊重科学规律”“按科研规律办事”并不容易。如果相关部门在制定某项政策、办法之前,能多深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多听听科研人员和教授们的真实想法,想必就不会在管理工作中把科学研究和盖大楼“一视同仁”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