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去年过年在家时,妈妈为了方便和在北京的我联系,主动提出要学习视频聊天。于是,我从电脑开机、双击企鹅图标到输入账号密码、添加好友,一步步教,她学起来很费力,不过反复操作后,还是基本掌握了这个技能。可等我回到北京,一旦出现我没教过的技术问题,任我在电话这边远程指挥,仍无济于事。
与我妈妈一样面临过类似窘境的老人还挺多,电脑、智能手机对他们来说,是难懂的高科技,时间久了,还会有排斥情绪。
而最新的数据也与我们的感受吻合。近日发布的第三十五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非网民的上网意愿持续下降,表示未来会上网的比例从2011年的16.3%下降到2014年的11.1%。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主要是不懂电脑/网络,比例为61.3%,互联网知识与应用技能的缺乏是造成网民与非网民之间互联网使用鸿沟的重要原因。
我们常常惊叹科技的日新月异,也享受着它带来的种种便利。如今,移动互联网让社交、购物、出行可瞬间在指尖搞定。但有一群人却在这场科技狂欢中沉默不语,他们可能是我们的父母,也可能是乡间的农人,还有可能是远道进城的工友。正如报告所说,他们缺乏互联网知识与应用技能。网络的便利与他们无缘,有人将他们称之为“脱网族”。
于是,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辆辆空着的出租车奔着使用了打车软件的预约乘客疾驰而去,不会使用新技术的老人只能在寒风中苦等。类似的情形,还有银行里排队办业务、缴费的老人、在车站熬夜买票的民工……
科技以人为本,脱网族不应被遗忘。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惠及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作为受益者的我们应该缓缓脚步,伸手拉一把这些互联网时代的“弱势群体”。这其中,不但政府有义务在工作中下功夫,科技企业和公众也可以有所作为。
政府在大力推行电子政务、网上办事的同时,能不能多开一个老人窗口、农民工窗口?能不能多尝试几种方式,用视频、动画等形式去教会他们如何在网络上办理相关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些细节不能忽略。
作为科技企业,在设计一款产品时,何不用白居易的“老妪能解”标准来检验自己产品的易用性——如果你的产品连老人都能很快学会,还会担心用户抱怨软件设计不人性化吗?
至于我们,快过年回家了,何妨多点耐心,多花些时间,教教周围的老人如何使用互联网,还记得那位为父母手绘微信使用说明书的儿子吗?多用心,你也能做到。
红 网:根治网瘾“精神病”还需对症下药 2008-11-12 |
京华时报:网瘾强制治疗的后遗症不容漠视 2010-10-25 |
四川日报:网瘾和戒除网瘾,谁更“洪水猛兽... 2009-08-19 |
李 斌:扎紧网络售药的篱笆 2014-01-09 |
王传涛:脱网人群另类文明冲突 2014-04-14 |
禾 刀:脱网人群被边缘化的隐忧 2014-04-15 |
文汇报:真正考验的是科技与人性的结合 2014-06-10 |
吴 玲:“戒断网瘾”应依法 2014-06-16 |
胡 泳:电视正在变为网络应用程序 2014-07-23 |
四川日报:网瘾和戒除网瘾,谁更“洪水猛兽... 2009-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