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进村子,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景象:红砖、水泥、大沙堆在大街边,家家户户老少齐上阵,都在修建下水道。从村民喜悦的表情里看得出,原来污水横流的乱象将不复存在了。
记得年前,刚连任的村委会主任说,咱们村的脏和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污水,一个是垃圾。道路硬化了,但还缺下水道,自来水一修通,污水会更多,得抓紧时间解决。另外,每条街得再修几座垃圾池,让大家把垃圾都倒进去,我跟县环卫所联系一下,哪怕出点儿钱,让他们派车来咱村收垃圾。
在乡亲们的努力下,我的故乡正逐步展现出崭新的面貌。老旧的单层瓦房越来越少,两层和多层楼房越来越多;土路越来越少,哪怕狭窄的小巷,也都基本变成了水泥路;架在街边上空的电线,由原来的明线变成了更为安全的胶皮线;有线电视、自来水通到了各家各户……小小的村子,俨然有了几分小城镇的派头。
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变化也不小。以前大家聚在一起爱闲聊,现在则更多地交流如何发家致富,“闲人”和“穷急”的人越来越少;以前一句话不和就会恶语相向或大打出手,现在则“人富命贵”,越来越礼貌和内敛;以前对遭遇不测的村民爱旁观和嘲讽,现在自发拿着现金看望并同情的越来越多……
对于故乡面貌的变化,我也曾感伤过。因为自己原来熟悉的一切,都在悄悄地消逝。在我这个“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人眼里,以往所看到和批评的改变,或许只是在吹毛求疵和鸡蛋里挑骨头。村庄是属于村里人的,他们生活在那里,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着村庄,为什么要顾及他人不切实际的感受呢?有什么理由让他们保持村庄贫苦的“原生态”呢?
有许多村庄正走在消失的路上,但还有很多村庄正走在成长的路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村庄里的人追求自己的幸福,本没有什么错。也只有在这个人人能流动的时代,更多人追求幸福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我应该为自己的故乡还活着而高兴,更应该为她活得面貌一新而感到幸福。尽管她已不再是我记忆中的故乡,但她却是村里人喜欢的村庄。如果故乡也是一个人的话,她正在脱胎换骨,从土里土气的老态龙钟变得风姿绰约。
如果我们一直住在村子里,亲身感受到村庄一星一点的变化,就不会觉得现在的她有任何生分。陌生,不是村庄的错,是因为我们看望故乡的次数太少,没有听懂她全部的故事。
西安晚报:农民工找不到故乡是社会问题 2010-02-21 |
中青报:“博士村”不过是博士离开的村庄 2008-12-09 |
西安晚报:农民工找不到故乡是社会问题 2010-02-21 |
中青报:“博士村”不过是博士离开的村庄 2008-12-09 |
中青报:当“鱼米之乡”成为一种记忆 2008-10-31 |
中青报:当“鱼米之乡”成为一种记忆 2008-10-31 |
中青报:当“鱼米之乡”成为一种记忆 2008-10-31 |
中国青年报:一个村庄的殡葬管理事业 2009-04-03 |
疏泽民:被污染的“美丽乡村” 2013-04-10 |
曹旭刚:故乡不应该成为所有人的他乡 2015-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