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十八大以来,从八项规定到反“四风”,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央对作风建设抓铁有痕,久久为功。“门难进、脸难看”的情景已基本见不到了,广大干部急企业所急、想群众所想、解基层所难的态度和作风受到了普遍欢迎。但也要看到,有的干部面对前去办事的人,脸不失微笑,门始终敞开,可事还是难办。
难在哪里?
一难是你急他缓,错失良机。不管人家费了多大的劲,做了多少前期准备,也不管延缓会有多大损失,甚至将错失良机,对不起,一律得按“我”几个月讨论一次的规矩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不过是说说而已。
二难是死抠规定,照搬本本。尽管社会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前进,不合时宜的老办法不断被革故鼎新,可我们有些干部的思想始终局限在文件、条规之中。不愿意认识和研究变化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敢于承担任何创新工作的风险,不善于把上级精神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三难是信息不灵,交待不清。基层同志文件看得少,对办事的程序和要求了解不详细、资料准备不完整在所难免,只要接待的干部热情、耐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交待明白,许多重复劳动、无效奔波是可以避免的。但若心中无热情,眼中无群众,辛劳的是他人,方便的是自己。
四难是推诿敷衍,各不负责。改革和发展本身是项艰巨复杂的大业,基层的创新之举、破难之艰、探索之惑,急需上级机关部门给予热情指点、有效帮助、及时协调。可有的干部习惯于看菜吃饭,只抓审批权限,回避实际困难,不愿动脑筋想办法帮基层解忧,而是把责任和麻烦推给其他部门。
五难是原则挂起,谋取私利。少数干部心态浮躁、心术不正,给好处乱办事,没好处难办事,什么党性原则,什么行政规范,都被淡化了。基层和企业对这种人敢怒不敢言,群众对这种现象恨之入骨。这样的人虽然数量很少,但影响极坏,败坏党风政风民风,损害改革开放大业,不可等闲视之。
上述“难办”之事,群众谓之“软钉子”,有人直斥“不作为”。这里,或许有机制不够合理科学、责权不够明晰确定、流程不够优化简化的原因,但更有主观作风问题。或许也有一些能力不足问题,但更是深层的思想问题。本质上,依然是缺乏服务的自觉性,缺乏守土有责的主动性。而拔出“软钉子”,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正是作风建设继续深入的问题导向。这也正是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中央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原因之一。只有严起来、实起来,消除这些“软钉子”的土壤,才能让事快办、好办。
陆 佳:“脸好看”还要“事好办” 2014-11-17 |
人民日报:抓住联系群众的时代触点 2014-12-09 |
姜 赟:解决问题岂能总在路上 2015-01-06 |
人民日报:警惕“新衙门作风”蔓延 2015-01-14 |
赵 鹏:“软钉子”到底卡在了哪里? 2015-01-15 |
拔“软钉子”要在制度上使劲(大家谈·狠拔... 2015-02-02 |
曹鹏程:清除“软钉子”生根的土壤 2015-02-16 |
张志锋:崇尚实干才能打通“梗阻” 2015-03-31 |
林亦辰:以“三严三实”锻造执政的钢筋铁骨 2015-04-21 |
人民网:以“三严三实”锻造执政的钢筋铁骨 2015-0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