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李国明:隔江山色
——写在霍存福教授从教30周年之际
李国明
//www.workercn.cn2015-08-07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雾里看花,隔岸看山,中国画表达的山河之美,恰在不拘细碎的写意中。最近翻阅美国学者高居翰研究中国绘画史的著作,作者使用了一个词汇“隔江山色”,很让我动容。这意境,让我想到了老师霍存福先生。在我看来,霍存福是那种大智慧、大美之人,正如隔江之山色。

  霍老师是我在吉林大学法学院读研究生时的老师,那一年吉大法史学只招收了我一名研究生,他给我这一名学生讲授了整整一学期的中国行政法史。当时偶尔来听课的,还有一位全凭兴趣、不要学分的外专业研究生孙世彦,他是我的同学,研究国际法的,现在是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教授。但我并不在霍老师门下,1991年我读研时他还没开始带研究生。正因为不在他门下,与门内弟子相比便少了些顾忌,看他也就少了仰视,而多了些平视,又因日后因缘巧合交往多些,对霍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考研本来报的是法理,因填报的导师那年停止招生而转入法史,方向是中国法律思想史。我对法律制度史研习不多,而年轻的霍老师当时已经是副教授,在法律制度史研究方面造诣精深,这一点法史学大家栗劲教授、我的导师赵国斌教授都是极认可的。给我上课期间,霍老师的扛鼎之作——《权力场》出版。即便这样,在这位青年才俊身上看不出一丝得意之情。上霍老师的课是轻松愉快的,亲和的微笑,低沉而富有磁性的语调,“明察”与“糊涂”,“温和感化”与“严厉督责”,“事必躬亲”与“委任责成”,娓娓道来,掌故的背后是思想的火花,霍老师的课直接启发了我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情法两尽。课间闲暇,他几次说,“搞制度史的缺乏思想高度”。事后我一直想,他太过自谦了,对法史而言“思想”怎么可能凭空产生!“高度”是建立在扎实厚重的实证研究和积淀基础上自然生发的。但他是真诚的,这里面或许不经意间流露出他对自己的要求,我想更多的还是他骨子里的谦虚和自省。谦虚是站在很高的高度才具备的一种智慧。我一直坚定地认为,霍老师是拥有大智慧的人。

  在我毕业前夕,霍老师做过一件在别人看来很“天真”的事儿。法学院有位本科毕业后直接留校做助教的邱本老师,他是我的好朋友,本科高我两届,学识极为渊博而有思想。邱本在法学院老师里学历最低,但我们那届研究生都认为他的水平高过博士,常开玩笑尊称他“邱举人”。因学科专业不同,霍老师对他了解不多。后来听我说起邱本的才情,很是渴慕。一次在去南校区的班车上,霍老师主动邀请邱本读他的研究生,想帮他提高学历。回到宿舍楼一看到我,傲骄的邱本就尖着嗓子叫,“他让我读他的研究生!”邱本对没大他几岁的霍老师让他做门下弟子“耿耿于怀”,但他当然明白霍老师的好意!他们很快成了彼此欣赏、少有的能玩到一起的好朋友。霍老师和邱本都属于沉静、潜心学问,而不喜玩乐的人,他们两人能玩到一起也属难得。从那时起好几年时间,他俩都一直结伴打网球,甚至冬天带着尚年幼的儿子霍然,扫开厚厚的积雪整出块场地也要坚持,直到邱本到社科院法学所读博士,霍老师的运动生涯也就终止了。

  这件事也反映出霍老师的真性情——善良、单纯,不太多考虑人情世故。于他那样的年龄、身份、地位,还能保持这样一份纯真,这在知名教授中是不多见的,但同时又是很多大师级的人物终身保有的特质。对他们就该格外爱惜,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挑剔、用功利的标准去衡量,更不要用生活的琐屑去强求。否则,斯文扫地,明珠蒙尘,何其残忍!

  毕业之后我分到了北京。早几年见面不多,主要是他来京出差从不让学生们知道,他怕学生们去看他奔波又破费。霍老师对自己始终节俭,但并不吝惜金钱,他在很多年里无私资助子侄甚至是困难学生,对此从不多言,更不求什么回报,他做这些的时候丝毫不在意自家的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在这件事上,霍老师的夫人,我和王菲、丁香顺、任喜荣叫她嫂子,也是值得称道的,那时的工资都不高,各家负担都重,换做寻常人,恐怕早有怨言了。

  霍老师不记得给予别人的,却总记得别人对自己的一点点好。他曾不止一次说起赵国斌老师和师母在他和嫂子结婚当天的傍晚,给他们送来挂面,让他们不至于饿肚子。那年我赶去长春参加恩师赵国斌老师的丧礼,悲伤加上奔波劳碌,状态很是不好。吃过王占通老师张罗的晚饭后,霍老师坚持带我回家里喝茶,又和嫂子执意打车送我到火车站,他是怕我一个人呆着心里难过。那天晚上,不善唠闲嗑的霍老师一直在找话题和我说话,同样不善言辞的我也不怎么接话茬,很多时候俩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

  和霍老师经常性的见面是近十余年的事儿。我和王菲是幸运的,在外地休假时曾两次同时见到同样是在该地偶遇的霍老师和郑成良老师,一次是在杭州,一次是在青海。成良老师也是我们最敬爱的一位师长,我始终觉得二人某些地方很像:都是仁厚谦和,略有不同的,是霍老师还多了几分纯真,在生活中更活泼、更风趣些。异乡得遇师长,也是人生一大开心事。

  现在,经数十年潜心积淀,霍老师早已成了法史学界高峰。他呈现给大家的风景,恰如一幅大气的写意山水,含蓄悠长又气象万千。王菲曾说,从来师门少喧哗。值此霍存福老师执教30周年之际,作为远离法史专业、身处尘网中的学生,就用文字记录下这些旧事略表欣喜和祝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