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白发苍苍的抗战老兵神情肃穆地站立在观礼台上,瘦弱的肩膀支撑起保持军礼姿势的右手,在阅兵过程中,一直保持着站立敬礼的姿势……9月3日,阅兵式上的这一幕戳中了许多人的泪点,引起网络上大量转载、评论。
今年以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让人们再次回望起那段难忘的抗日历史,尤其是抗战老兵们对历史的亲身讲述、他们令人动容的言行举止,更是引起人们热切关注与议论。
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些亲历者们最清楚。只可惜,这样的亲历者人数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弱。如果不是这场隆重的纪念,不知又有多少生动的历史细节沉没于众声喧哗之中。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少年轻一代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了解渠道,从书本转移到了网络新媒体。这一方面让年轻人查阅起历史史料更快捷、更轻松,但另一方面,网络自由、开放、多元的舆论场也让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得以大行其道,混淆了年轻人的视听。
网上,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辞,让不少对历史了解不深的年轻人有些发蒙:有人说,中国抗战胜利完全仰仗美国、苏联;有人说,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小打小闹;有人说,没有看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些让人“脑洞大开”、挑战历史常识和底线的言论在网上不时出现,绘声绘色,在让人吃惊、愤怒之余,也引人深思:如果我们都不相信自己的这段历史,未来我们面临灾难时是否还能团结如初?
今天,老兵们的言行让我们感动,不少年轻人自发组织起来,去探寻抗战老兵们所经历的那段过往,从中汲取正义的力量。但是,老兵们终究会远去,那时,谁来唤起我们民族的这段集体记忆?
在网络时代长大的年轻人,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质疑精神,这是好事。但对于历史,盲目的质疑却无疑是一场灾难。中国有句警句:“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个国家的历史被抹黑,道义上就会被妖魔化,国家的覆亡就易如反掌。老兵远去之后,如何让年轻人更深刻地记住那段历史,恐怕仍然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京华时报:中国还有多少唱凯堤 2010-06-24 |
中国还有多少唱凯堤 2010-06-26 |
钱江晚报:北大眼中,有多少名校长 2009-11-10 |
刘洪波:百人涉案,反腐只能收拾残局 2010-11-23 |
燕赵晚报:“删帖”为何会成为习惯性思维? 2010-05-05 |
开卷书评:“还原”鲁迅 2012-06-04 |
席 越:大城小镇,未来在谁手 2014-04-14 |
北京晚报:请赶快去讨说法 2010-06-09 |
羊城晚报:公园堕落,谁之过? 2009-04-01 |
羊城晚报:公园堕落,谁之过? 2009-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