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开学前夕,大V于丹发出一条“鸡汤”,主要以清朝光绪皇帝在京师大学堂的“开学讲话”,来勉励新生好好学习。“鸡汤”本意不错,可这篇“光绪讲话”却早被证实是假的,也就是说,“鸡汤”味道不错,但主料却是假货,喝下去可能闹肚子。
撇开这道“鸡汤”不提,单道如今关于人生、关于成功、关于健康等等方面的“鸡汤”说法很多,就很值得一说。尽管其中一些“鸡汤”确实能起到释疑解惑、启迪开智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其中相当部分纯属牵强附会、似是而非,甚至披着科学的外衣,另有他图。有亲历为证:前天晚上在某公园发现几位另类健身者,只见他们手脚并用,一路爬行。周围人好奇地问这是在练啥功?他们回答:有专家在手机上说,猴子之所以很少生病,是因为他们主要是爬行,身心在一个平面上,因而没有“三高”。路人打趣说,“假如猴子世界也有专家说,人类之所以平均寿命比猴子长三四倍,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直立行走,那猴子们岂不要天天练习直立行走?”
“爬行者”爬或不爬,自由都在他们那里,我们无权干涉。但从这些“爬行者”身上折射出的“鸡汤”迷信却不能不察。
这些“鸡汤”的迷惑性就在于其很强的逻辑,让人不得不由信而迷,由迷而亦步亦趋。笔者曾经读到过一篇有关素食的“鸡汤”,文章说,马和牛都是单一食草,却很少生病;而人类食谱很广,虽营养丰富,却病灾不断。所以人要健康,最好像牛马一样,完全素食。听起来非常有道理。可是细一想,这个说法违背了最基本的原理:大千世界,每种生物都拥有它们推脱不了的自然禀赋,同样也挣脱不了各自的食物链,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生存之道甚至食谱都是不可互相参照的。马不食肉,虎不食草,遵从的是自然法则,如果违背这一法则,付出代价的只会是自己。
这类似是而非的“鸡汤”在社会学领域更多,迷惑性更大。最典型的便是各种各样的“成功学”,教你如何看懂老板的眼色,教你如何说话,教你如何随机应变,教你如何把握机会,如此等等。这些“鸡汤”之所以流行,主要还是当今人们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普遍焦虑。其实,每个人的个性、能力不同,构成了千姿百态、生机勃勃的社会图景;也正因为每个人不同的价值取向,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显然,能否成功无不受制于环境现实甚或机遇,而何为成功也完全取决于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正如葛朗台以跻身商界为成功,而绝大多数人对其所谓成功只当笑柄。因此,对这类“鸡汤”闻闻可以,切不可误喝,更不可在“迷信鸡汤”前“爬行”。须知,许多“鸡汤”的背后有着另一些不为人知的利益诉求,我们如果真的把这些“鸡汤”当补品,甚至当“座右铭”,那就纯属自我躺枪,何苦来哉!
给孩子们配张课桌到底有多难 2012-09-05 |
王传涛:“网络作家富豪榜”并非励志鸡汤 2012-11-27 |
黄集伟专栏 2013-07-02 |
熊 建:以求真精神破除谣言 2013-09-24 |
西 坡:假哈佛校训源于“励志文化” 2014-01-02 |
李晓鹏:即使我们一无所有 依然可以安然回家 2015-02-10 |
高子伦:“心灵鸡汤”需要理性过滤 2015-03-17 |
鲁文恭:喝“鸡汤”不如读经典 2015-05-19 |
侯虹斌:梁朝伟的鸡汤为什么比别人的香? 2015-06-10 |
内陆飞鱼:汪峰凭什么说自己是“乐坛半壁江... 2015-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