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个木桶无论有多高,盛水的高度都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短板”,是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和“决定因素”。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短板”,改革和发展概莫能外。近期,在上海市委区县、大口党委书记季度工作会议上,韩正同志就指出,补“短板”是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举措,事关民生、事关未来;要突出问题导向,把补“短板”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要补长“短板”,学会并善于“钉钉子”是关键。只有用“钉钉子”的精神和方法,才能切实把补“短板”工作落到实处。”
把钉子钉好,首先找准“短板”。钉钉子,要找对木板、选好角度再落锤。找错了木板,“取短补长”、“移花接木”,等于于事无补;选错了角度,可能“事倍功半”、可能“脱靶跑偏”、甚至可能砸出水泡。“短板”问题很具体也很多元,行业地域情况千差万别,补“短板”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剖析,精准施策,不能“想当然”搞“一刀切”,党员干部要花精力、动脑筋、调准星,把基层调研搞扎实、把分析判断弄清楚,用“一刀一刀切”的细功夫,切断习惯思维,切开视野盲区,切到根源病灶,找准“短板”再落锤。
把钉子钉好,还要形成合力。钉钉子,不能靠“二指绣花功”,只有五指合拢才能握紧发力。“短板”问题,往往都是“硬骨头”,背后的成因往往错综复杂,牵扯方方面面。补“短板”,难免触及既有权力关系和利益格局,一龙治水往往收效甚微。党员干部不能墨守成规,一味等待上级指示、不能形成不推不动、永远跟跑的惯性,要敢碰硬、敢负责、敢担当,将“单打独斗”化为“集团作战”,不断顺应基层实际变化,市、区(县)、镇(街道)三级联动、多管齐下,合力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
把钉子钉好,必须锲而不舍。钉钉子,不是“一锤子买卖”,遇到硬木板,钉子可能反弹反跳,此时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胡敲乱打,也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调整角度、沉稳用力,始终保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颗接着一颗钉的韧劲。“短板”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既是影响协调发展的难点,也是引发重大风险隐患的薄弱环节,更是群众感受最直接、最不满意的地方,事关群众、事关全局、事关根本。钉钉子,不能盲目追求声势,忙着铺摊子、喊号子,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的只顾眼前,放弃“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只有坚持“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一个钉子一个眼,一以贯之地将钉子钉下去,才能钉准、钉深、钉牢,真真正正将“短板”补齐、补全、补扎实。
石 开:别把问题拖成“历史问题” 2012-02-17 |
华清风:建世界城市需要怎样的精气神 2012-07-03 |
张世良:改作风要坚持抓“大”不放“小” 2014-01-23 |
文汇报:医治“节日病”就是要有“钉钉子精... 2014-02-11 |
经济日报:“三严三实”是作风建设新的动员令 2014-03-10 |
人民日报:“暂避风头”不可取 2014-06-06 |
人民日报:抓住联系群众的时代触点 2014-12-09 |
姜 赟:解决问题岂能总在路上 2015-01-06 |
“五破五立”凝聚特区新的精气神 2015-05-22 |
“三严三实”共产党人的做人准则 2015-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