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姜泓冰:大而辉煌,也要小而体贴
//www.workercn.cn2015-11-10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很期待有一天,在中国能常见这样的场景:更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津津有味地聆听有关展品里的历史故事,以展馆为课堂,跟随专家、志愿者现场体验和学习某一方面的学科知识。让这些建设和维护成本都不小的公共文化设施,不仅是外观漂亮的“文化地标”,更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资源,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要到达这一天,距离还有点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场馆在吸引青少年与社会大众的趣味性活动安排、展览策划、环境营造等方面,大多都是刚起步,有了“星星之火”,却远没有到普及、“燎原”的阶段。

  富裕起来的中国,对文博事业的重视显而易见,成就毋庸赘述。在硬件设施上,竞相追求恢宏和现代的新建博物馆、纪念馆,连同内部先进的温湿控制、安保系统、导览设备使用上,都已不输给国外。在纪念品、衍生品开发设计等软件方面,水平提升的速度也足令人赞叹。

  不差钱,不差人,也不差家底,偏偏,很多地方还差着一口气:比如,布展要么千篇一律、几十年不变,要么喜欢“学术性”、自说自话,很少站在观众的角度去设计、安排展品;比如,展品说明和解说词要么语焉不详,要么过于专业、严肃,让人看罢依旧一头雾水;比如,你正和眼前的展品“相看两不厌”,一旁的工作人员却扎堆聊起天,一句不差声声入耳;比如,离关门时间尚有一截,已被粗声大气地下了逐客令……

  曾在高大上的展馆里迷路,找不到相应的展厅和指示,将展览看得支离破碎,将一双脚走到筋疲力尽;也曾在另一座周边仍空荡荡的巨型新馆里买过难吃而昂贵的水和点心——因辉煌伟大的建筑和厚重精美的历史文化而生的激动与景仰,也会因为小处、细节的粗疏欠缺不用心,因为缺少对于人的尊重与体贴,而在点点滴滴间消解。

  文化和文明不是一回事。但无论如何,以文化为业的机构,都该是文明的引领者、完善者。有时,我们要与世界接轨,要实现世界一流,差的,真就是那一口气,那些细节。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