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王晓静:从《白毛女》热演说起
//www.workercn.cn2015-12-30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12月26日的北京,这首传唱了整整70年的《北风吹》再次被唱响,著名歌剧《白毛女》又一次回到了观众面前。这是它第一次以3D舞台艺术片的创新形式面世。2015年是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一年来,观众反响强烈,复排《白毛女》每场演出,都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3D歌剧舞台艺术片《白毛女》……近年来,我国的传统经典艺术作品常常以这种既别致又现代的面貌示人,一扫往日形式陈旧、内容古板的老面孔,给人以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产生较大范围的影响力。

  总体看来,这些重排经典,内容上忠于经典原著。作品的基本结构与内容情节并不会做出太大改动,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老观众在观看时能原汁原味地回忆起当年的观看经验,对年轻的新观众而言,则是一次严肃地学习经典艺术的体验。在形式上也是新颖时尚。创作者很善于运用当下的流行元素及最新技术,为原本印象中既沉闷又程式化的表演增添青春、时尚的亮点。如青春版的《牡丹亭》在服装、布景、道具等制作、选择时,古典与现代结合,显得青春靓丽,生动感人;而歌剧《白毛女》将舞台剧与3D电影技术相结合,这一形式本身就是一大创新,可以带给观众更加逼真的观看效果。

  审美价值上强烈的民族特色也是一大亮点。每部经典作品都有明确的时代、地域背景,在重排和改编时,创作者有意识地加入丰富的地方传统戏曲艺术表现手段,删减拗口、单调的台词、对白,突出作品的音乐性、旋律性,使其感染力与表现力得到大大提升,更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当然,知名艺术家的积极指导也是一张王牌。艺术大家们的参与,无论在艺术把关上还是审美接受上,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