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看到乡邻的笑容就值了
曾凡柏
//www.workercn.cn2017-12-1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回到养我育我的家乡,带着乡亲们一步一步走出贫困的泥沼,共享时代的荣光,这就是我的长征路

  我的家乡叫照耀,是位于湖北宜昌当阳市一个偏远的村庄,这里曾是抗战时期新四军游击队的根据地。尽管山清水秀风光好,然而“照耀玉耀,爱要不要”的民谣却流传了很多年。一顶“后进村”的帽子,罩在乡亲们的头顶上,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3年前,适逢村委换届。听闻家乡吹响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号角,我从遥远的广东回到照耀参选村支书。虽年过五旬,也有亲人对我放弃金领生活的不解,但我还是放不下浓浓的乡愁。本着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的心思,我光荣地成了一名“四无”村支书——“无土地、无住房、无产业、无高薪”,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

  刚刚接手村子的时候谈不上顺利。不仅村委会大院杂草丛生,而且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会开不拢、事办不成。更严峻的是,村财务账上只有700元,外债却高达100多万元。就像接了一个“烫手山芋”,吃也不是,扔也不是,没有村务工作经验的我一时陷入困顿。

  事要一件一件做,困难要一个一个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先拢队伍、再搞项目的思路渐渐成型。为了早日摘掉落后帽子,我不得不在白天走访村户,夜晚筹划项目;在支部会上定规矩、设制度。渐渐地,乡邻们心气越理越顺,村委班子也慢慢成型,脱贫致富的任务也就摆上了案头。

  建设家乡,致富乡邻,村支书责无旁贷。为了帮助乡亲们尽快跟上时代的脚步,村里先后组织了7批次200多人去广州、珠海、松滋等地学习考察种植养殖先进技术经验。在这样的示范引领下,村里形成虾稻连作等多个种养基地,成立了村集体企业。如今的照耀,班子团结、民风和谐、种养产业初现规模,村民人均收入翻了两番,一个活力四射、后劲十足的美丽乡村让外村人羡慕不已。

  从繁华的广州,到贫困的照耀,不是没有留恋过大城市的生活,也曾经纠结过自己的选择,在这样的年纪回到落后的家乡到底图什么?然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于我而言,回到养我育我的家乡,带着乡亲们一步一步走出贫困的泥沼,共享时代的荣光,这就是我的长征路。看到乡邻的笑容越来越灿烂,照耀的美好愿景也越来越丰满,这一切也都值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作为一名选择投身基层的共产党员,我更要在新时代主动作为,要让新时代的光芒照耀更多的角落,播撒进更多的心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蛙鸣谷,虾稻香,钓虾抓蛙捉鱼忙……”听,照耀村又响起了新的歌谣。

  (作者为湖北当阳市照耀村党支部书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