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图片评论-正文
“五通”则路路通
魏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www.workercn.cn2017-05-23来源: 中青在线
分享到:更多

  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最引人深思的,莫过于习主席开幕主旨演讲中提到的三个“赤字”,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最引人入胜的,是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五个“之路”,即“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

  回溯近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逐步实施的全过程,可以愈发清晰地看出它所承载的服务于人类共同命运的历史使命。

  和平稳定是基础 持久发展是关键

  在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平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首先是中国科学发展观念的重要载体,希望服务于全人类共同命运的伟大构想和理念。历史上每一次大危机之后,全世界都面临着如何将人们的精力和注意力重新拉回到经济发展上的重大课题。“一带一路”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发展为根本,促进世界重回稳固的一把钥匙。它根植于和平,目标是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新成为充满蜜和奶的国度。

  “一带一路”说到底还是要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当它进入深耕细作阶段后,最根本的还是要有一张能够统筹协调沿线国家发展的蓝图,进而通过有序的经济发展实现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

  当“一带一路”建设愈是深入推进,愈是必须统筹兼顾沿线各国的现实需求,也就是要将沿线各国的发展战略真正对接起来,而不是仅满足于找共同点、享受战略叠加红利,还必须真正把各国人民追求幸福和经济发展的干劲儿,调动好、协调好,减少重复建设、降低交易成本,通过统合协调,实现规模效应。

  互联互通为重点 战略对接具体抓

  从具体的战略对接抓手来看,一是需要各国以自身发展战略的旗舰项目为引领,推动重点并开展国际合作。以项目支撑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全面发展,可能仍将是现阶段和未来一个时期“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方式。国际合作中抓住了发展战略的旗舰、重点项目,就是抓住了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牛鼻子,进而将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相互对接的具体接口和引子,随之再带动上下游产业,甚至本国发展战略自然而然地随之联动。

  二是需要推动各国发展战略交汇对接。它包括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发起国主动与沿线各国对接,也包括沿线国家相互之间的发展战略对接;既包括重点项目工程上的对接,也应包括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国际对接。

  现阶段,应着眼于主要发展规划框架的共同编制,降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后续协调的难度。同时,应首先考虑中国的发展战略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主动对接,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初对接”。中国有能力有经验与正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开展兼容性对接。长远来看,则可尝试以中国为桥梁,促成其他国情差异较大的沿线国家之间发展战略的间接对接,或者以中国的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为轴,实现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二次甚至三次对接。

  三是发展战略对接,既包括公路、水路、铁路、机场、管道、网络的对接和规划,也包括标准、制度、规则的对接。正如习主席在闭幕式后会见记者时所说,与会各方同意继续把互联互通作为重点合作领域,努力连接陆上通道、海上港口,打造陆海通达两翼齐飞的基础设施联通网络,我们还将加强软联通,开展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促进海关、质检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各国规则、标准体系的相互兼容。

  创新是出发点 “五通”则路路通

  创新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使命。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接续阶段,既有科技和产业革命所产生的红利基本耗尽,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兴起,经济发展动力仍很散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发展,就必须以创新为出发点,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使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等成为推动沿线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各国在政策沟通、发展战略对接的基础之上做促进科技、产业创新的孵化器,逐步使“一带一路”从政策支撑型向市场推进型过渡,最终实现自主创新、政策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当“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时,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人民相亲,文化交融,则“一带一路”作为“文明之路”就为时不远了。相应地,沿线各国的文化、文明相互交流、交融也会潜移默化地促进“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的建设,促进“一带一路”不断完善,成为符合民心的全球化新模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