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期,欧洲国家与中国关系热络不已:习近平主席结束访英回京不久,就接待荷兰国王、德国总理、法国总统,两周内与欧洲四大贸易伙伴见了一遍。不难发现,中国外交的“欧洲时刻”与欧洲外交的“中国时间”在对表,在共鸣。在18世纪之后,欧洲为何再次引领世界的中国热?
如果说,18世纪的中国热是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向往,那么,21世纪的中国热则事关欧洲人丝绸之路的记忆,并借此开创东西互鉴的新时代。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抓住中国新一轮改革与全方位开放的机遇,正成为欧洲的共识。在美国重返亚太、欧洲内部反对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声音强大的背景下,尤其是时下受跟随美国中东政策酿成的苦果——难民危机煎熬,欧洲更坚定了向东看的决心。
的确,21世纪的东西互鉴,首先是相互借势,其次是相互借力,再就是相互借道,凸显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的伙伴关系。
——所谓相互借势,是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势。中国经济从制造—出口大国向投资—消费大国转型,欧洲也在推行再工业化、走出债务危机,双方将各自新的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接,产生共振效应。
——所谓相互借力,即共同开创国际新秩序。亚投行是中国携手欧洲大国创建新型国际金融机构的神来妙笔。此外,中欧携手开拓第三方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合作的样板。日前的中日韩合作也在探寻此模式。
——所谓相互借道,是指“一带一路”的“五通”之道。因为历史原因,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相通中哪一通都与欧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英国对这“三借”可谓心领神会,对华合作拔得头筹。英国清楚,中国这种转型蕴含巨大机遇,于是在人民币国际化、吸引中国投资方面遥遥领先,将中英合作带入黄金时代。英国不顾美国反对率先加入亚投行,积极与“一带一路”对接,是借势、借力、借道的典范。
气候变化领域集中体现了中欧相互借势、借力、借道。哥本哈根大会失败后,欧洲在气候问题上的影响力受到重创。加上中美达成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等一系列协议,对欧洲造成很大压力。在难民危机等重重困境下,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将体现欧盟能够继续在世界上扮演好领导角色。如果气候大会再次失败,法国和欧洲都难以承担代价。
自然,奥朗德来华展开穿梭外交,希望中国多为发达国家“分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除了能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也将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中扮演良好的协调角色。
欧洲引领21世纪的中国热,开启东西互鉴时代,不仅是自身走出危机的策略,更是携手中国塑造世界秩序的战略,正在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示范效应,推动其他西方国家、发达经济体发展积极的对华关系,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作者为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
NBA为什么要搞“中国赛”? 2010-10-18 |
广州日报:迷失的“土豪们”将面临艰难转型 2013-10-28 |
吴黎明:欧洲外交掀起一轮“中国热” 2013-12-06 |
孙壮志:习近平出访开启丝路合作新局面 2015-05-11 |
人民网评:习近平出访开启丝路合作新局面 2015-05-11 |
王义桅:难民危机凸显欧洲窘境 2015-09-06 |
严恒元:欧盟化解“难民危机”尚待时日 2015-09-07 |
崔洪建:难民危机,欧洲要良心还是要利益 2015-09-08 |
中英关系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 2015-10-20 |
王义桅:中英合作开启东西互鉴新时代 2015-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