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科幻情节成为现实。10月25日,人类历史上首位机器人公民诞生——“女性”机器人索菲娅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乍一听说,还以为是电影《银翼杀手2049》的宣传噱头;再细看报道,不禁恍然。沙特在“未来投资大会”上宣布这件事,吸引投资者对人工智能进行投资的用意昭然若揭。
然而公民身份绝非简单的一纸空文,而是一个人在国家法定身份的延伸。机器人“成为公民”只是第一步,如何“作为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才是接下来令人期待的重头戏。
“女性”属性的索菲娅究竟能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还真说不好。因为在事发地点沙特,女性连单独驾驶权都未得到法律认可。但无论每个国家的公民权利有何差别,最基本的公民权利都是一样的。比如自由权。自由意味着自主,若给予机器人完全的自主权,是否会与其服务人类的属性相冲突?想象一下,当你坐在无人驾驶的汽车上,突然遭遇“电车悖论”的场景,该做出决定的是你,还是这位“汽车公民”?把命交给“汽车公民”,你甘心吗?
享有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沙特方面称授予索菲娅公民身份的原因之一,是“扫除机器人承担人类工作的法律壁垒”,这“壁垒”很大程度上恐怕就是机器人的法律责任问题。拿索菲娅来说,制造商称这种机器人未来可被用在医疗、教育、客服等行业。当索菲娅们拿起手术刀,假定不幸出现医疗事故,是否仅由机器人作为“完全的责任主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待它们的,是返厂检修、格式化系统,还是报废、销毁的命运?与此同时,那些设计者、制造商、使用机构是否就免除了相应责任?如果真是这样,人类有没有拿机器人做“挡箭牌”“替罪羊”之嫌?
在人工智能突破情感认知难题之前,机器人还无法成为“完全的道德主体”,被当作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来看待。不过,鉴于机器人服务人类的特殊属性,在监护、监管前提下给机器人授予公民身份,制定机器人的权利、责任限定体系,倒不失为一个值得借鉴的点子。2010年,颇受欢迎的机器海豹“帕罗”以宠物身份获得日本户籍,发明人在户籍卡上的身份是“父亲”;今年年初,欧洲议会提出建议赋予人工智能特别的权利和责任。这些探索都是循着上述思路。但说起来简单,具体操作将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目前沙特尚未对这位“机器人公民”的身份细节作出任何披露。如果不解决上述问题,就现阶段看来,光给机器人一个“公民身份”的标签,真的没啥必要。但不管沙特是不是只为“博眼球”,这个身份都具有一种象征意义,昭示着科技进步影响下社会结构、法制体制发生的深刻改变。
索菲娅在发布会上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你对我好,我就会对你好。”人机共处的时代,即使不是现在,也在不远或更远的未来。
人民日报: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 2014-02-14 |
范佳元:球迷节日 谁与争锋 2014-07-01 |
刘 昊:不妨给门线技术多点掌声 2014-07-14 |
李 拯:引领“机器人革命”的浪潮 2015-06-11 |
如何让大学里的你心里不再长草 2015-07-16 |
贾 浩:机器这么能干,人怎么办 2015-08-21 |
吴兴人:范蠡的“做官”与“发财” 2015-10-29 |
舒圣祥:新版人民币被拒收,谁之过? 2015-11-19 |
对人工智能要有点敬畏之心 2016-05-20 |
如何消除奇葩证明? 2016-08-1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