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赵冬冬,一个典型的东北汉子。1976年生于辽宁辽河湾畔的一个小山村。199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矿产勘查专业。2000年被分配到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烟台地质勘查院工作。先后担任地质技术员、地质工程师、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兼副院长,2012年被任命为院长。
2000年,赵冬冬到山东正元烟台地质勘查院工作,还没等宿舍收拾好,就第一个报名去了内蒙临河项目部,在那里,一干就是两年。野外钻探工作是艰苦的,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野外工作更加艰难。很多时候,野外施工现场没水没电,甚至没粮没菜,大家只能靠方便面度日。赵冬冬和同事们每天要走十几公里的山路,还要背回十多公斤重的矿石标本,经常累得眼冒金星。晚上回到宿舍,继续挑灯夜战,查看编录、研究图纸,还要挤出时间勤奋钻研专业技术知识。为了祖国的黄金勘探事业,再苦再累,赵冬冬和大家硬是咬牙坚持下来。
2004年,赵冬冬担任了项目经理,之后又晋升为总工程师和副院长,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爬山,他总是走在最前头;采样,他背最重的包;领任务,他捡最难的干;钻技术,他写的论文最多。有时候,为了弄清楚野外勘查遗留的问题,他干脆带上干粮,在山上过周末。
十几年来,赵冬冬在这块近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脚印铺了一层又一层,他的野外行程总计超过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半圈还多。2006年,根据国家危机矿山资源勘查的有关政策,山东黄金集团所属的三山岛金矿慕名找到山东正元烟台地质勘查院,请求为其申报了“危机矿山资源勘查项目”并获批准。2007年,山东正元烟台地质勘查院开始实施为期三年的危机矿山资源勘查工作,这个项目的重担就压在赵冬冬肩上。此时赵冬冬深知,三山岛金矿是一只烫手的山芋,国内外专家早已作出定论:“三山岛金矿一千米以下是不会再有黄金可采的!”可争强好胜的赵冬冬偏偏就是不信这个邪,他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个艰难的任务,出任三山岛项目部经理。他对同事们说:没到达山顶怎能知道大山的另一面是什么样子?给三山岛金矿枉下如此定论是不科学的。
山东黄金集团三山岛金矿,历经多年开采,资源日渐匮乏。为了帮助这座老矿山起死回生找到接替资源,2007年1月,赵冬冬背上行囊,义无反顾地带上课题组来到三山岛金矿。730个日日夜夜,他没修过星期天,没睡过囫囵觉。很快,他和同事们一起拿出了三山岛金矿深部找矿技术方案。1000米,1100米,1200米,1500米,1700米,2060.50米!这个深度已经创出国内小口径钻探的全国新纪录。当钻进到1700米时,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在1700米深部发现了大型富矿脉,共探明黄金储量60余吨,等于探明了一个特大型金矿!这一成果的推出,不仅推翻了三山岛金矿多年来1000米以下不存在富矿带的定论,突破了该矿1000米以下不存在富矿带的禁区,更重要的是,为该矿乃至其他矿山攻深找盲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也为我国“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找矿成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1年,“山东黄金集团三山岛金矿接替资源项目成果”获得中国地质学会2010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还荣获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十一五”地质找矿一等奖。
三山岛金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成功实施的消息不胫而走,立刻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和专家的广泛好评。经过评估,他们提交的总资源量潜在价值100亿元以上,同时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23年,可稳定直接就业人数1800人,保证了地方经济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迄今,赵冬冬先后完成各类地质找矿项目192个,提交地质报告82份,优良率达95%以上。2014年2月,赵冬冬从全国地勘行业推荐的187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四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在十名金锤奖获奖者中,山东省仅此一人。(王九会 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