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包崇来工作照
蹲在浙江省青田县章村乡的一片茄子田里,包崇来像个庄稼人一样摆弄着秧苗棚里的茄子秧苗。只有从话语中,才能感受到他作为专家的风采:“茄子秧苗培育,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相对比较高,要注意适时通风,水不可以浇太多,要不会影响秧苗的生长。”“老王,你这次的育苗,这样就可以了,水不可以浇了,中午的时候,注意点儿温度,适时通风。”
2005年,作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一名科技人员,受浙江省科技厅和浙江省农科院的委派,包崇来被下派到青田县担任科技特派员。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包崇来目睹父辈的辛勤劳作,大学考入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学习蔬菜专业。大学毕业进入浙江省农科院后,他一直从事蔬菜育种与推广的相关工作,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的“优质耐热紫红长茄新品种‘浙茄28’的选育”还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从农科院来到乡村生产一线,包崇来认为,要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还是要靠科技推动,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座谈等形式,包崇来在章村乡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撰写了《章村乡产业发展和加速科技进步的调研报告》,提出将发展茄子生产作为科技兴农支柱产业之一的建议。这一建议很快就被乡领导接受并付诸实施。
尽管十分渴求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希望通过科技实现增收,但乡亲们对新品种、新技术还有些怀疑,想等别人先做,自己再观察观察。加之留在农村种地的大都是妇女、孩子和老人,包崇来很难找到对新技术接受比较快的农民。这些都给科技推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包崇来的解决办法是先搞几个科技示范点,取得成效后再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从播种育苗开始,到病虫害的防治,手把手地教他们,然后我们把一些经销商引进来,把销路问题也给解决掉了,这就一炮打响了。”在这期间,他几乎天天蹲在示范户家里,一步一步详细地演示如何正确播种、育苗、施肥,怎样开展病虫害的防治,直到农田采收后的维护。这一整套下来,示范户谙熟了如何科学种茄子的要点,当年示范茄的每亩平均收入就达到3000多元,远远超过了以往种植水稻的收益,这让更多乡亲开始信任他们的科技特派员了。
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包崇来着手引入了省农科院的优质高产茄子新品种“浙茄1号”。然而,一个优良品种,如果还是采用常规种植方法,不但不能增产增收,甚至还可能减产,造成重大损失。包崇来开办了茄子种植培训班,每年集中授课2~3次,此外还通过田间示范等方式进行茄子育苗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蔬菜无公害生产等技术培训。“我的手机24小时为你们开着,你们随时可以打我电话。”包崇来这样告诉乡亲们。他每次到乡里都会第一时间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指导农户做好茄子育苗、移栽、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工作。
农产品的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销售,包崇来把茄子的销售想到了前面。通过在浙江省各地结识的客商,他引进了一些经销商。在包崇来的引导下,更有一些农户直接做起了经销户,这比他们茄子直接卖给外来经销商的收入又能增加30%到40%。
当包崇来要被轮换到别的乡镇做特派员时,章村乡的4位老乡把锦旗送到了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向所里领导请求让“包特派员”继续留下来,这一留就留到了现在。
到2012年,包崇来累计在章村乡推广茄子新品种4500多亩,为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在青田县辐射推广1000多亩,培养科技示范户20多户,建立核心示范基地6个,茄子产业目前已成为章村乡年产值达500万元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推广西芹、松花菜、春萝卜等蔬菜新品种80多个,累计种植2000多亩。这期间,包崇来获得了“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和“青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如今,包崇来和团队选育的杂交一代茄子新品种“浙茄3号”,具有早熟性好、生长势旺、坐果率高、丰产性好等特点,每亩产量能达到3800公斤。该品种的示范推广项目也作为2013年国家重点引智示范项目,在浙江、上海、江苏、江西和福建等地辐射推广6万多亩,增加经济效益4560多万元。
“让科技成果和知识转化为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法宝’,是我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心愿。”包崇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