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陈历俊:承诺给消费者喝“放心奶”(图)
//www.workercn.cn2014-11-17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经过牛奶车间,陈历俊照例抄起杯子,靠近取料阀,接起一杯热乎乎的牛奶,一饮而尽。

  自己先能放心喝,才能承诺给消费者“放心奶”。在三元,陈历俊的这种“人体实验”,已成为惯例——每个批次的产品都要取样奶试喝,通过人体感官来监测牛奶的品质。其实这些牛奶还不是成品,只是经过了杀菌处理。

  陈历俊放下杯子,抿抿嘴唇。他对自己产品的品质很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一层滤孔直径不到一微米大小的“膜”。

  这是陈历俊研制的微滤膜技术,国内独创。这层肉眼很难分辨出的微膜,可以过滤原料奶中的有害细菌,不仅解决了原料奶中细菌含量难以下降的技术难题,而且还“升级”了奶制品,成功开发出低乳糖牛奶产品——三元极致奶、三元品致奶及干酪等高档牛奶制品。

  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不经意间,就能看到红底白字的招牌——三元梅园,店里的奶酪,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都称赞地道。

  奶酪本就出自清宫。据传清代时,蒙古将奶酪进贡至宫廷,后被宫中喜爱,由宫中厨师加以改进,才有了后来的多种口味。但这种美味以前只能人工生产,产量低,而且品质很难保证。

  正是陈历俊和他的同事们实现了奶酪的工业化生产,使市民在街边的三元梅园小店,就可以品一碗宫廷奶酪。

  研发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05年左右,陈历俊和同事开始对奶酪进行深度开发和研究。他们用工业化系统模拟宫廷奶酪生产工艺,但只能模拟产品的形状,无法模拟出产品的内在机理,技术研发宣告失败。

  “现代技术怎么还不如手工艺?”陈历俊不服气,重头再来。他把奶酪颠过来倒过去的研究,液体奶怎么变成的奶酪、奶酪的组织有什么特点、奶酪最佳的凝乳温度是多少……陈历俊一步一步的摸清奶酪原理,终于找到了原因——由于乳清含量高,细菌分离不够,牛奶无法按照计划发酵成奶酪。

  接下来怎么办?那段时间,陈历俊满脑子都是奶酪,就连吃饭时也琢磨着奶酪凝乳。一次和同事吃饭,点了一道豆腐,看着白嫩嫩的豆腐,陈历俊又想起了奶酪,做豆腐要用纱布过滤豆渣,奶酪制作,是否也可以找东西过滤牛奶?想到这儿,陈历俊扔下饭碗,马上跑回实验室。

  说起来简单,可找到能过滤牛奶的物品谈何容易。牛奶本就是均匀的液体,肉眼很难看到“残渣”。上百次试验,他才找到最合适的微膜过滤技术,通过这层“微膜”,百分之百过滤掉影响产品质量的细菌、体细胞,不仅全面杀死有害成分,而且成功隔离出乳清,得到高纯度原料奶生产奶酪。

  陈历俊乘胜追击,又研发出奶酪加工工艺和设备,证明了中国的原料奶同样可以生产高品质的干酪制品,三元也成为国内首家、最大的干酪研发、生产企业。宫廷奶酪、酪干、奶皮子等传统产品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产量提高了一倍以上,产品质量超过国家标准。

  陈历俊又有了新目标。站在生产奶酪的车间,他经常盯着一种半透明隐隐透着些绿色的液体出神。这种液体叫乳清。如果不能好好利用这些液体,不仅浪费,还会产生新的污染。

  陈历俊这次又捡到了宝。通常而言,牛奶中包括2.8%的酪蛋白与0.7%的乳清蛋白。同酪蛋白相比,乳清蛋白的溶解性更好,同时含有质量更高的必需氨基酸。在蛋白的世界里,乳清蛋白到目前为止被认为是黄金标准。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陈历俊和同事利用乳清,成功开发出三元乳清营养保健品,一面世便受到业界及消费者的青睐。

  陈历俊还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民要想喝奶,得凭证订购,还得排很长的队才行。这促使陈历俊投身乳业。他和同事们10年来专注制作放心奶、升级放心奶,攻关乳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研发近百种新产品,填补了国内多项研究空白,主要技术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陈历俊先后申请发明专利28项、获得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他自己也成为北京市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入选市科委科技北京领军人才计划。

  “传统行业更需要用科技提升品质,保障安全,保持竞争力。”陈历俊相信,科技创新可以让传统行业焕发青春。(通讯员 柯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