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人物档案
高宗余,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1年被评为全国工程设计大师。他长期从事大型桥梁工程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首批建设的跨越长江、黄河的高速铁路大桥的设计技术负责人,为我国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的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的主要设计负责人之一。
高宗余设计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独揽全球公路、铁路两用斜拉桥“跨度、荷载、速度、宽度”4项世界第一。他还是正在建设的沪通铁路长江大桥设计者,这将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过千米的公路、铁路两用斜拉桥。
一座座大桥描绘出他事业的轨迹,他的人生也因桥而出彩。
建桥法开创世界桥梁先河
作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宗余在中铁大桥设计院被尊称为“高大师”。
1990年,高宗余刚满26岁,就参与武汉长江二桥的设计工作,负责力学计算。长江二桥当时是亚洲第一跨,仅涉及的数据就汇总成一本100多页的厚书。当时国内还没有相关的计算软件,高宗余就自己编写程序计算。上万个数据,算一遍就要10小时。高宗余硬是这样干了半年。时隔20多年,他当时编写的“斜拉结构软件系统”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2001年,他在设计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上海东海大桥过程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桥址所处水域的海水对钢材有腐蚀性,而且一年中有180天刮着6级以上大风。
他大胆设想将每片重达2000吨的巨梁全部在陆上工厂整体预制,再由专用船舶运到海上拼装。这种新型建桥法开创了世界桥梁先河,大大提高建桥效率,使全长32.5公里的东海大桥不到4年就竣工完成。
2004年,在主持设计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时,为解决上下层桥面宽度差较大的难题,高宗余将钢桁梁设计成独特的倒梯形,上宽下窄,上层为设计时速100公里的双向六车道国道公路,下层为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为世界首次采用。
专注才能让梦想变现实
在29年建桥生涯中,最令高宗余印象深刻的是规划建设沪通铁路长江大桥。他认为长江是全世界最繁忙的航运通道,为保证黄金水道畅通,节约投资,大桥应按铁路、城际和公路共用通道过江设计,形成综合性过江通道。
第一次接触沪通铁路长江大桥,高宗余记得是在2005年。“我还不是大桥院最早接触这个项目的人,其实,对这个项目的研究设计从2003年就开始了。”从那一年起,高宗余为沪通大桥勘察选址频频到南通,连头带尾十年间,他到南通不下十余次。
在经过数年的桥址比选和通航安全论证后, 2010年7月,为充分利用过江资源,同时保证铁路与航道安全,交通运输部同意在规划的锡通过江通道上建设沪通铁路长江大桥,并形成综合性过江通道。
桥位确定后,第二步就是确定跨度,这也是桥梁前期研究的重点之一。高宗余解释,长江是全世界最繁忙的航运通道,为保证黄金水道畅通,方案几经筛比、优化,最终拍板采用斜拉桥的桥型,其设计规模是世界第二、国内最大的斜拉桥。由于这座桥是公铁两用,桥面上有两条铁路,可以并排跑4列火车,同时还有高速公路,所以大桥载重是世界上最大的。“通过采取斜拉桥、钢桁梁等先进技术,使得大桥能够适应大跨度重载的需求。”
沪通铁路长江大桥主塔高325米,为世界最高的桥梁主塔;主跨1092米,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去年3月,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将于2019年10月建成通车。
[记全国劳模蔡向阳]不给高速公路建设留遗憾 | 2010-06-06 |
吊装工变身架桥“土专家” | 2010-06-06 |
孙家林:初中学历的“土专家” | 2010-06-06 |
献给唐俊:建桥人兮,不再回首 | 2010-06-06 |
南通海事“劳模群体”透视:劳模是怎样炼成的 | 2010-06-06 |
周总理亲选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设计方案 因... | 2010-06-06 |
杜彦良:铁路安全的“把脉人”(图) | 2010-06-06 |
茅以升 | 2010-06-06 |
时代造就英雄——记全国劳模孙家林 | 2010-06-06 |
打造世界一流桥梁的光荣与梦想 | 2010-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