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赵亚夫:我就是要为农民服务一辈子
//www.workercn.cn2015-06-06来源: 农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改变乡村:“让最穷的村实现真正的小康”

  靠农业能不能实现小康、奔向现代化?这是赵亚夫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如何把党的政策、老区的实际、农民的需求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这是赵亚夫不断在探索的方向。

  2002年,从镇江市人大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的赵亚夫,带着这样的思考,来到了当时镇江茅山老区最穷的戴庄,组建综合性有机农业合作社,创建了有机农业产业园区,试点生态农业,创造农业经营与农村管理“合二为一”的模式。

  一位退休的老人,到一个最穷的村庄发展有机农业,需要怎样的勇气和决心?当时的戴庄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村集体不仅一分钱没有,还倒挂了80万元债务。初到戴庄,赵亚夫并没有得到村民认可,他勾画的农村小康图景,在农民看来就是“海市蜃楼”。赵亚夫第一次办的科技讲座,只来了两个人,甚至有村民怀疑“是不是来了个推销种子的骗子”。回家后,赵亚夫一连几天都没睡好觉,他决定要用实实在在的效益证明给农民们看。他承诺给试种的农民免费提供有机“越光”稻种苗、有机肥和技术指导,不管好坏,每亩以1200斤水稻市价保底收购。

  听过讲座的杜中志答应尝试栽种1.6亩“越光”稻。为了帮助杜中志种好稻米,赵亚夫来到戴庄,和杜中志同吃同住,帮助他栽种稻米。杜中志按照赵亚夫教的方法,精心培育,当年就收获了700余斤“越光”稻,加工出来的大米卖到了8元一斤。

  杜中志是戴庄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戴庄村第一个在赵亚夫的指导下富起来的农民。如今他承包了有机桃园,还种植有机水稻和有机草莓,年收入30多万元。

  看得见的效益,调动了农民参与有机农业的积极性,随着有机农业面积逐年扩大,一大批农户富了起来。2006年,在赵亚夫的指导下,成立了江苏省第一个综合型社区农业合作社——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并亲自担任“不拿一分钱的顾问”。当时就吸引了全村90%的农户参加。

  戴庄村总支部书记李家斌告诉记者:“通过民主程序,村党支部、村委会主要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了合作社理事会,农民获得合作社分红得到实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民主管理、生产经营都得到了加强。”2013年,戴庄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66万元,是10年前的5倍,富裕起来的农民盖起了小楼,买上了小车。杜中志在外打工的儿子也回来了,“没想到农业也这么赚钱,当农民也可以这么爽!”戴庄集体经济也有了发展,从负债80万元到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最让赵亚夫欣慰的是,村里的20多个贫困户在合作社帮助下过上了好日子。合作社吸收低保户张乃成为社员,帮他垫付生产成本,几年下来,张乃成不仅还清了欠款,还盖起了新房。

  让最穷的村实现真正的小康,让村里的贫困户也能富起来,让农业也能成为赚钱的产业,赵亚夫的美好愿景正在实现。而随着有机农业的发展,一幅生态家园美丽乡村的图画正在戴庄初现轮廓。

  赵亚夫在种植“越光”有机水稻时,使用鲜牧草和米糠作为有机肥,达到除草目的。他推广立体农业,在桃林套种牧草,林间散养鸡、鹅、羊;在有机水稻收获前,混播红花草和黑麦草种子,收获后放牧食草畜禽,既让农民获取多元收益,又解决了土壤肥力。这使戴庄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示范核心区的4000亩土地,农田生态系统显著修复,稻田蜘蛛等有益生物数量超过了常见害虫,村庄上空能见到老鹰在盘旋。全村化肥、农药的用量比过去下降了80%,大幅度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赵亚夫制定的《2011—2015年戴庄村有机农业发展规划》,提出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丰富生物多样性,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同步实现农业高效、粮食安全、农民大幅度增收,使戴庄村成为一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范例。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